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师院校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互动关系探讨

2017-08-29 03: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师院校发展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互动关系探讨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许多承

摘要:许多承担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师院校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予以关注,“应对基础教育新课改”“接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挑战”,成为热门话题。应对基础教育课改,接受挑战,这样的说法有些被动含义和简单化,实际上高师(或整个教师教育系统)与基础教育课改之间存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高师院校一方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促成者,另一方面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受动者。

关键词:高师院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

追本溯源,高师院校一批研究课程和基础教育教改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设计、筹划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他们是新课改的“肇始人”之一。早在这次课程改革正式开始的四五年前,全国六所师范大学的课程研究人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察调查,掌握了当时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情况。接着,在教育部指导下,十多所重点师范大学建立了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为在全国启动、推动课改开展了相关工作,主要包括:探索国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动向、趋势,对国际上出现的课程新理念、新思潮加以分析,进行广泛的国际比较,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作理论上的准备并提供国际参照;系统调研和评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状况及弊端,参与讨论制订新一轮课改的纲领性文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奠定课改组织实施的政策基础;向社会广泛传播课改的新理念,课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承担新一轮课改人员培训,力图让教育行政干部、教研人员、中小学骨干教师把握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概念;参与拟订课改的文本,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有的著名的老教授不仅参与制订《课程标准》,还亲自动手编写了体现课改新理念、新目标的中小学教材;伴随着课改的实施推进,深入课改现场进行调研、指导,依照“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方针,派出研究人员进行专题研究和实验,探寻课改规律。

显然,对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高师院校过去几年中的参与、配合和支持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高师院校参与、促动,基础教育课改不可能走到今天。现试对高师院校过去几年参与课改工作作几点粗浅的分析。

一些教育理论以及学科教育研究的专家参与了基础教育课改的酝酿、设计、实验等。他们在类型上属于一种智力性的,侧重于从理论上为课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专业指导;在方向上属于一种参与、介入性的,这一只手是由高校伸到基础教育那里去的,研究和帮助解决那里的问题。比起全国重点师范大学,一般的地方高师院校参与新课改的工作在深度广度方面有一定差距。

教师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基础教育课改的实施必然反作用于教师教育系统,对其提出新的、更多的需求。随着课改全面推进实施,教师教育系统如何进一步支持、配合课改的问题凸显出来。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前期准备阶段、初期实验和启动阶段,在接下来的“面上推广、点上深化”阶段,高师院校的配合、支持比以前显得更为必要,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从只有少数重点师范大学、专家、教育科研人员参与基础教育课改,到几乎所有的高师院校参与基础教育课改,专门的教育研究人员、广大教师、学生共同关注课改;从侧重于为课改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到全方位配合课改,特别注重提供课程实施、操作上的支持和帮助;既关注基础教育课改一线,研究在课改实践中新的经验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又注重研究和解决自身作为基础教育课改后方的支持系统与课改不相适应的种种问题。

由于服务对象发生改变,作为基础教育的支持服务系统的教师教育的改革被提到重要日程。教师教育只有自身“强身健体”,才能保证对基础教育课改继续给予有力的支持。高水平教师是实现课改目标的关键条件,没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素质全面精良、对课改抱有热情和信心的师资队伍,实现课改目标必定大打折扣,或者完全不可能。课改也并非一定要等万事俱备时才能进行,就师资队伍来说,一方面寄希望于在职教师换脑筋,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领悟课程新理念,使其整体素质、专业知识、技能、能力与进行的课改实践尽快相适应,另一方面,寄希望于教师教育系统为基础教育源源不断地输送“血型”与课改相符的“新鲜血液”。毫无疑问,新培养教师的素质、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等能否与课改实践相适应,关系到基础教育课改能否顺利进行。对教师教育系统来说需要有一种加快自身课改,采取各种配套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方面有些师范院校回应较快,在基础教育新课改拉开序幕后不久,即立足于适应新课改,调整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这些学校服务于基础教育的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强烈的探求革新精神。

  

师范院校配合、支持基础教育课改,从自身“强身健体”这一角度出发,需要作多方面多层次的努力。2003年7月,教育部师范司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专题教育的通知》,从行政管理层面对所有师范院校和举办教师教育的学校配合支持基础教育课改,培养适应基础教育课改的新师资提出普遍要求,进行“专题教育”,主要采取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或专题研讨等形式,讲解什么是基础教育课改的新理念,新课改的目标和内容是什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解读新课标等,这些专题教育有助于在校生对课程改革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完整的理性认识,确立新的课程观──科学、民主、开放的课程观。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专题教育还包括组织学生深入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区进行教育见习和实习。了解新课程实验和实施情况,可以促使他们为实施新课程作好观念、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进行课改专题性教育,属于师范院校配合、支持基础教育课改第一方面、第一层次的工作。

调整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和课程结构以及更新教学内容,这是师范院校配合、支持基础教育课改,“强身健体”所必须开展的第二方面工作。专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应该立足于让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现出高度、深度、广度、精度、新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兼备。打破学科本位,改变课程结构上科目过多和缺少整合的状况,是本次基础教育课改的一个重要内容。《纲要》指出,要“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新课程体系中,小学、初中设置艺术课,涵盖音乐美术舞蹈等,初中设置科学课,涵盖物理、化学、生物,设置历史和社会,涵盖历史、地理等,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从小学至高中都要求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带有综合色彩的课程非单一专业知识和技能背景的教师能够胜任,教师教育系统亟须培养出掌握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师资。比如,艺术课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学习课程,融合音乐、绘画、戏剧、摄影、舞蹈、影视等门类,不在是单一取向的技能学习。为了让毕业生胜任新课程中的艺术课教学,有的高师院校对划分过细、专业定位早、技能单一的艺术专业进行大幅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拓宽培养口径。同时,为了让新设置的科学课程有适合的师资,除了对原有物理、化学、生物专业进行课程门类的拓宽改造,有的高师院校以探索的精神新建了科学教育专业。高师院校如果在专业设置、培养规格和课程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方面调整更新缓慢,将难以满足新课程对教师知识技能构成的要求。有些综合性大学和其他非师范类高等院校已经涉足教师教育,例如,上海戏剧学院新设“艺术教育”本科专业,将和华东师大等师范院校一起加入新型的艺术教育师资培养的探索。

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第三方面,也是较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的努力:转变教师教育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基础教育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为突出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纲要》指出,要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基于网上资源利用的公共教育学课程教改试验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