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中的非制度管理(1)
2017-08-30 01: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班主任工作中的非制度管理(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 要:在班级工作实践中,学校、老师追求的是制度化、科学
摘 要:在班级工作实践中,学校、老师追求的是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表现出来的是量化管理,即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用分值形式显示出来。这种模式虽体现出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但班主任在管理实践中,经常可以感受某些不足之处。
最主要的是,素质与创新教育提倡人的独立思考和自治能力,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不应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纪律的人,因此,在对学生工作特别是班集体工作中,作为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必须研究“非制度管理”,即做到管理人情化、艺术化。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非制度管理
一、非制度管理的前提是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必须尊重学生
有位教育家说过:“不了解孩子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而要了解学生,教师(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做学生的朋友,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合作关系。
第一、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挖苦,更不能体罚,批评时要就事论事,对学生个人隐私和健康的选择(爱好)要尊重。
第二、要尊重学生的家长。在家访或家长校访时,教师要从教育孩子出发,努力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无论家长贫富贵贱,都要一视同仁,礼貌待人。
第三、班级管理要民主,切忌“一言堂”。不能满足于学生唯唯诺诺了事,要让学生有讨论和施展的空间。
第四、对待后进生,态度上不能听之任之,在方法上不能粗鲁、斥责。教师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想尽办法,温暖这些学生的心理,帮助其认识和改进错误,并做好打“反复仗”的准备,那种动辄用校纪校规压制只会加速其逆反并转向反面。
有时细微的关心能超过百倍的说教效果。本人原来所带的班中有一调皮学生,有一年,在他自已都忘了的情况下,我送其一份生日卡,从他那天看了我在卡上对他那简单的几句祝福之后,他就非常听老师的话了,也变得开朗多了。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二、非制度管理的特点是“鼓励”
违反课堂纪律扣分,劳动不认真扣分,……当前量化考核制度,说到底就是扣分制度,对于学生而言,必须时刻注意,诚惶诚恐,唯恐扣分。长期如此,班级就会缺少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而正确使用鼓励手段,有利于发展学生
自我评价能力,有利于对不良行为习惯实行提前控制,有利于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第一、变班干部“终身制”为“今日班长制”。
在普通学生特别是经常违纪的调皮学生眼中,班干部这个身份让他们眼红、妒忌,同时高不可攀。如果让这些学生有机会成为“今日班长”(轮回值日),让其在自豪的同时,负责管理班上当天的纪律:这样除了锻炼其做事的能力,更可以让他们加强自制能力。
第二、“鼓励”形式的处罚,让批评“表扬化”。
通过激励的手段达到批评处罚的目的,这种方式的运用,可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接受批评,感受正面教育进一步感受温暖,逐步实现缺点和错误的转化。
我所带班上的有一学生,经常偷偷抽烟;后来我在全班宣布,让他“全权负责制止班上抽烟之事”,之后我再也没发现他抽过烟了,而且整个班级抽烟现象也逐渐消失了。
此外,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可以在肯定的基础上指出不足。如对某次旷课的学生,你对他说:“你平时可不是这样的,我相信你是一个能勇于认识、面对并改正错误的人。”
第三、 鼓励的评语,最好用第二人称。
作为对学生一个学期或某一阶段的评语,我们要尽量避免呆板的模式,如“该生遵守纪律,……”可以试用一下第二人称:“你很聪明,所以我始终不对你失望,我觉得你有能力做到不违纪,只要你努力了,你可以做得最好!”这种富有人情化的评语的作用有时超过你几天甚至几个月的说教。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