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1)(2)
2017-08-31 03:06
导读:(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网上要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在网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
(三)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网上要有党、团组织的声音。在网上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播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讲话精神。引导大学生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结合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意识形态等敏感问题,以及社会上和校园中影响稳定大局的热门话题,开展时事政治教育。
2.建立“红色”网民、“红色”网点、“红色”网站三位一体的“红色”思想政治教育网。结合广大师生的思想实际,开展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可组织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教育,邀请事业有成的教师、教授、校友或海外归来的专家谈自己的经历、体会,用动人的事迹感召青年学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加强文化渗透,积极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国外优秀文艺作品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鉴赏能力,抵制西方的“文化渗透”。
4.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网上文化活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变封闭为开放,变单一手段为全方位手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从封闭的圈子中走出来,适时实现思想教育工作方法的转变,与进俱进,利用网络媒体实现育人目的。
(四)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教育与引导
1.加强网络道德素质教育
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信息的多元化上,尤为明显的是大学生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更趋于相信自己独立的判断。为此,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定位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在与各种不同的网络道德准则发生冲突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并最终承担起维护网络文化秩序的重担。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等院校的教育课程中,美国杜克大学(DukeUniversity)早已开设了“
伦理学与国际互联网”的课程。在我国网络文化方兴未艾,网络道德教育必须快步跟上,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用其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大学生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加强网络法制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违规、违法现象仅仅依靠技术上的“防火墙”是远远不够的。网络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标志,因此必须加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完善和健全网络法制建设,使网络得到健康发展。在网络发展上,作为后起的中国,代写工作总结应认真学习、借鉴他国在这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将因特网的管理真正纳入法制化轨道,努力做到法制建设与网络文化同步发展,向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宣传法制教育同步。让大学生知道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人类社会的法律也是有效的。
3.积极开展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生活长期以来是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好的第二课堂,它们对大学生思想素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有了新的变化。通过旨在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的活动的开展,加深大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分解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从而将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紧密结合,营造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引导新一代大学生真切感受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网络世界,体会数字时代以知识论英雄的创业精神,充分激发同学们的上进心、创造性,走上积极健康的网络之路。
参考文献:
[1]嘉格伦.网络教育IMI.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
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