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高质量的音乐欣赏课,更不可或缺的是教师对课程的饱满情绪,积极的状态,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教师起着控制场面、调动气氛的作用,一堂形式新颖、充满热情的欣赏课更能吸引学生的目光。教师还应有意识的根据当前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目的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方式方法,实验新的教学模式,总结教学经验,对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多思考,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加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这样才能让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生动、精彩,更受学生的喜爱,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也才能完成开设音乐欣赏课的初衷。四.音乐欣赏课的改革
1.在音乐欣赏课中运用现代声光音像技术丰富教学模式和手段。
音乐欣赏课上,聆听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是通过听觉来接受知识的。在传统教学中,一般都只是听,单调的教学模式很容易使学生渐渐失去最初的学习兴趣。现代声光音像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给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在传统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中,有时学生很难直接感知老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通过现代化的声光音像技术象可以得到清晰的展示,克服了传统教学在时空、地域上的限制,大大拉进了欣赏者和被欣赏者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使其获得更全面、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
2.课程设置
目前,音乐院系的专业课程设置都包括有《音乐欣赏》(学制两学期)、《中国音乐史》(学制一学期)、《西方音乐史》(学制一学期)、《曲式与作品分析》(学制两学期),这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相重叠的,造成了重复教学。可以考虑将四门课程合为一门:《中西音乐史与欣赏》,或者合为两门:《中国音乐史与欣赏》和《外国音乐史与欣赏》,学制可以依据本、专科的不同要求分别设置为四个学期和两个学期。
3.课程内容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内容设置也应做到“与时俱进”。传统的音乐专业欣赏课程内容都是一些经典的世界名作,掌握对于这些作品的分析、理解、再度创作是必须的,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流行音乐、爵士音乐等多元化的音乐正在大量的充斥、丰富着我们的音乐活动。而音乐专业培养的是要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教学的音乐专业工作者,他们将来要面对的是一批可能相对于古典音乐更喜欢多元化音乐的学生,由此,不得不担心继续用传统音乐教材培养的当代音乐教师,能否较好的、全面的扮演好音乐教师的角色。所以,建议在传统的音乐欣赏内容基础上,增添关于流行音乐、爵士音乐、舞剧、音乐剧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欣赏内容。
4.让欣赏课走出课堂
目前的音乐欣赏课由于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进入,已具备可听可看的特点,但是课堂上再好的音频视频效果往往也无法代替现场观赏能给予内心的震撼和冲击,所以,如果条件允许,大可以让音乐欣赏课走进音乐厅,让学生可以细细的聆听现代音乐大师再次演绎的经典名作,又或是最新的时代力作。
5.让欣赏课的授课地点多元化
从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目的我们可以看出,其授课目的是在于要让学生聆听音乐、理解音乐、进而充分的享受音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听觉不再是接受音乐的唯一物质媒介了,音乐也是一种可以“触摸”的艺术形式,举这样一个例子:一堂音乐课的授课内容是美国乡村音乐,如果老师可以选择在一个初夏的下午,带上学生们,再带上一把吉他,或在学校附近的公园,或在学校的足球场,,沐着微微湿热的风,唱上几首乡村音乐的代表曲目。
【参考资料】
胡以芳 《论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 《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11期
廖雄辉 《时代的呼唤—对高师音乐教学的思考》 《中国音乐教育》 2005年10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