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教育工作者所提倡和推崇。如何实现课堂有效的对话就显得更为重要。从权利与责任对等的角度首先提出对话的责任,即对学习群体的责任,对准确知识的责任,对严密思维的责任。随后探讨学习目标的达成,并据此选择教学任务和互动方式。最后,教师还要考虑建立一套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效率。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已为人们所提倡和推崇,于是成为师生、生生互动的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如此,教师在课堂上就导演了一场一场 “ 热烈 ” 的对话,好像只要有对话学生就能学习,只要有对话教师就算上了一堂好课。虽然静悄悄的课堂未必是好的,但是 “ 热烈 ” 课堂对话也未必是有效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学生在课堂上谈些什么,怎样谈。如果学生仅仅是在日常的瞎扯,漫无目的的聊天,或者仅是毫无秩序的交谈,却没有真正地解决遇到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话只能干扰学习而不能促进学习。在当前的课堂对话中,教育工作者特别强调学生应该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然而过分强调权利,常常忽视了对话中的责任。师生即使承担起了相应的责任,还要达成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和方式。为了保证更高效率的对话,教师还要建立一套教学常规。因此,本文将从对话责任的承担、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学常规的建立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实现课堂有效对话。
一、对话责任的承担
“ 对话教学需要民主的、平等的、对话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师生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互动交流。 ”
在课堂对话中,学生确应享有平等、民主的权利,与教师,与其他学生平等地交流,这些权利的享有是开展课堂对话的基础,但仅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必要条件,而且如果教师和学生过于强调享有的权利,往往会忽视对话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尤其在对话中学生的责任。只有权利而无责任的对话,是一种无效的对话。为了实现课堂有效对话,学生应该承担那些责任呢?笔者认为,在对话中学生和教师应当对学习群体负责任,对准确知识负责任,以及对严密思维负责任。
(一)对学习群体的责任
对学习群体的责任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互相倾听,在轮到自己发言之前不仅保持安静,而且能仔细地倾听对方的发言,以便结合对方的观点,建构自己的观点。如果发言者不确定自己是否理解了他人的言语,要努力弄清楚。即便不同意他人的观点,也要有礼貌地对观点而非对人提出质疑。
这种责任要求学生,尤其是教师,要有耐心、克制力与更多的努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一时还不能领悟到其他学生的观点,而又想急切地表达自己思想的时候,教师必须提醒他们不要轻视同学的观点。当学生在同伴面前提出一个新观点时,教师要鼓励他们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当学生在讨论中 “ 跑题 ” 了,教师必须有技巧地加以 “ 打断 ” ,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讨论的主题上。当一个有重要意义的事件突然发生时,如某一学生发表新颖的论点,或者得出未预料到的实验结果等等,教师必须当机立断,决定是要按原计划进行来保持课堂的连贯性,还是要利用刚出现的 “ 教学时机 ” ,进行更有意义的活动。
(二)对准确知识的责任
对准确知识的责任就是学生提出的主张要尽可能的具体而准确。也就是说,学生提出的论点要有事实支持。在课堂上,学生要能提出并回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像那些数据是准确的吗?它们出自何处?你的结论基础是什么?是谁说的?何时发生的?有时学生会引用课外的例证,即使是课外的知识,对全班同学而言也要是准确的,并且是可获得的,即所有人可以一起参考这些知识。因此,在对准确知识负责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要共同质疑那些缺乏事实支持的论点,也要询问有关的信息、事实或知识来支持一些论点。学生还可以请其他同学一道界定术语,并相互提醒是否还需要其它的知识来支持论点。教师与学生还要经常一起讨论在问题中如何发现支持论点所必备的知识。
(三)对严密思维的责任
如果说对准确知识的责任是直接给出准确的事实,那么对严密思维的责任则必须建立在一系列经得起推敲的论点基础之上。使人信服的论点要求逻辑上以内在一致与严密的方式把论点与证据(事实)联系起来。如果课堂对话坚持严密思维的标准,那么学生与教师就要始终如一地对主张进行清晰的陈述,并运用证据,合理地推理,来支持这些主张。
教师与学生要明确仅有准确的事实是不够的,必须批判地考察证据。所提出的证据必须是好证据,或者是经常称作 “ 有道理的 ” 证据。这些证据不仅应当准确,而且必须是充分的、可靠的、相关的。论点还必须有适当的限定范围。
二、学习目标的达成
上述从对话责任承担的角度论述了如何实现有效对话,也就是从对话本身寻找到了有效对话的指标。例如,为了判断学生对话是否对学习群体负责任,可以关注他们是否把自己的发言与其他人所说的内容联系起来;为了判断学生是否对准确知识负责任,可以质疑信息的来源,或者证据事实的准确性;为了判断学生是否对严密思维负责任,可以判断论点与支持论点的证据之间是否建立了适当的联系。
但有时即使对话已经表明学生和教师对学习群体、准确知识、严密思维负责任,但整个对话仍有可能无法建立起内在的连贯性。因此,为了确保和促进有效的对话,教师要将对话集中于学习目标。如果教师仅仅关注学生对话的表面特征,却不集中于学习目标,那么课堂中对话的气氛可能很热烈,对话的数量可能也很多,却并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这种交谈可能是从某一点跳到另一点,不能产生对整个对话的整体、一致的理解。所以教师首先要提出清晰的课堂学习目标,要不时地问自己: “ 这堂课我要让学生学习的关键概念是什么 ” 、 “ 我要让他们掌握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等等。教师必须事先考虑这些问题,才能实现有效的对话。当前课程改革强调预设的目标和生成的目标的结合,在此笔者也决非将两者对立起来。无论是预设的目标,还是生成的目标,在某一对话过程中,必然要围绕特定目标来进行,所以最终还要考察目标的达成情况。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