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让信息技术在实践与课程整合中发展──新课程

2017-09-02 01: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让信息技术在实践与课程整合中发展──新课程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发展与创新

   正文:

    新课程要求中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其中指定内容之一,成为中小学三年级起的必修课程。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创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计算机教育影响至深的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其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便开始萌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民族信息产业的崛起,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及教材的出台窥见一斑:自1992年起,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1996年—200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年—2000年》、1996年末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为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我国中小学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版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2000年11月14日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

    综观《信息技术》教学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之路:首先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促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迫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决策部门行政干预,进行相应改革,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推进。在推进过程中,首先从硬件建设到师资队伍培养,而后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做到了先立再破,体现了课程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信息技术自身的技术工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得以日益广泛和深入。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观念和地位在应试教育主导中小学教育教学走向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基本素养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信息技术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地位在普教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仍被远远地甩在各门“主科”之后,归入“术科”之列。尽管信息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得到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日益普及,但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切根源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淡薄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2、资源和内容目前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统编教材或省编教材,教师参考资料、实践指导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教学内容无论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还是部分已成为电脑“高手”、“能人”的高年级学生,都不外乎于:信息与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与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制作和语言基础等六至八个模块,其中再分出必学和选学两个部分,尽管采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深的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方面极大程度地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由于学时分配和“零起点”设置问题,造成学时浪费和内容重复、教学浅尝辄止,不仅使从教人员丧失积极进取精神和动力,更严重的是屡屡使学生刚刚燃起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豆蔻之际消失殆尽,而浩瀚的网络资源也是偶尔得以拾掇以搪塞门面课堂,以致一部分学生至今仍与网络无缘,同时部分少年则常常“春风潜入夜”般地钻进网吧,沉湎于诱人无比的游戏、聊天之中,以致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群起而攻击,但仍显苍白无力。这一切现象表明了这样二个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多媒体软、硬件设施、浩瀚的网络资源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发展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客观需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教学模式由于信息技术突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和超强的发展性,在近二十年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尚未探究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应试教育观念驱动下,我们的教育比较强调书本知识、忽视能力培养,主要采用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被动教学模式,适应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软件也是以展示和呈现知识为主,其结果就是教学软件象“书本搬家”或“教案搬家”,难于适应每一个教师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要求,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也就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种模式下培养起来的学生无法感受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所带来的乐趣,充其量也只是学会了计算机的某些操作,而离信息技术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4、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根基于对评价对象的目标定位,不同的定位会产生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从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的角度出发,评价信息技术教学指标应涵盖对信息的接受能力,信息的处理、加工和传输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对信息的创新能力几个方面,其中一个人对信息的感悟和利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对其自身、对社会至关重要,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评价的一大课题。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国防科技大学实时远程教学系统建设浅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