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高速发展性要求信息技术教学也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时代性和创新性。本文针对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实际,提出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在课程整合中推动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整合发展与创新
正文:
新课程要求中小学自三年级起,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技术作为其中指定内容之一,成为中小学三年级起的必修课程。下面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教学发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环境下的创新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
1984年2月16日,邓小平同志讲了那句对日后中国计算机教育影响至深的话──“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其后,中小学计算机教学便开始萌发出勃勃生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民族信息产业的崛起,教育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这些我们可以从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及教材的出台窥见一斑:自1992年起,由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组织调查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发展纲要1996年—2000年》、《计算机教育软件发展规划1996年—2000年》、1996年末原国家教委颁布了《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7年又颁布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为适应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需要,考虑到我国中小学师资、设备等条件的变化,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了新版的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程,2000年11月14日颁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2003年3月颁发了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过程中。
综观《信息技术》教学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一条“否定之否定”之路:首先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促使学校开设相关课程,由于课程内容的更新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发展速度,迫使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国家决策部门行政干预,进行相应改革,并由教育主管部门着力推进。在推进过程中,首先从硬件建设到师资队伍培养,而后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做到了先立再破,体现了课程所具有的鲜明的时代性和发展性,信息技术自身的技术工具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也得以日益广泛和深入。
二、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几个问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1、观念和地位在应试教育主导中小学教育教学走向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人的终身发展基本素养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信息技术学科以及信息技术教学地位在普教阶段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仍被远远地甩在各门“主科”之后,归入“术科”之列。尽管信息技术已在各行各业广泛得到应用,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也日益普及,但作为课程的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的作用和地位常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一切根源于素质教育理念的淡薄和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
2、资源和内容目前大多数学校均采用统编教材或省编教材,教师参考资料、实践指导和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教学内容无论是初次接触信息技术的小学生还是部分已成为电脑“高手”、“能人”的高年级学生,都不外乎于:信息与信息技术、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与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多媒体制作和语言基础等六至八个模块,其中再分出必学和选学两个部分,尽管采用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加深的分层递进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方面极大程度地涵盖了信息技术的内容,但由于学时分配和“零起点”设置问题,造成学时浪费和内容重复、教学浅尝辄止,不仅使从教人员丧失积极进取精神和动力,更严重的是屡屡使学生刚刚燃起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在豆蔻之际消失殆尽,而浩瀚的网络资源也是偶尔得以拾掇以搪塞门面课堂,以致一部分学生至今仍与网络无缘,同时部分少年则常常“春风潜入夜”般地钻进网吧,沉湎于诱人无比的游戏、聊天之中,以致于社会、学校和家庭对网络游戏、色情、暴力群起而攻击,但仍显苍白无力。这一切现象表明了这样二个不争的事实:大量的多媒体软、硬件设施、浩瀚的网络资源没有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落后于信息技术自身发展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的客观需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