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从整合的角度讲,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化学习工具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而且,很显然这方面的研究难度相对演示工具层面要大得多,因为这不仅包括技术和方法本身,还涉及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结构、教师的作用定位、教材内容形式和学习方式等。其中,尤其是如何来变革现存的课程设置和结构,让学生能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权。
●协作学习工具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的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实现协作式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环境大大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减少了协作的非必要性精力的付出。在基于 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四种: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组织不同类型的协作学习对技术的要求程度不同。协作学习不局限于以上四种学习模式。从整合的角度讲,协作学习的实现要比个别学习难度大
●学习交流工具
交流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交流的学习往往是被动和乏味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和掌握(保持)程度要远高于其它形式(光听、读或看等)。从技术上讲,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与人(包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等)的交流和人机交互(也称互动,它实际上是人与学习资源的交互,这种互动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交流)。而且这种交流和交互是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通过交流,即使是不改变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学生不仅能增长知识,同样也能间接地起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当然,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的工具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或任何地点以不同方式与教师、同学、家长或学习资源等进行交流。
从学习的角度看,交流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信息技术既然可以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从整合的角度讲完全有必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当然,这一应用层与上述的几种应用相比似乎难度要更大些。虽然, EPSS方法、专家系统、人工智能技术等可以为交流的实时性的实现提供可能,而超媒体、流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可直接用于交流真实情境的创设,但目前这些技术总体上还没能真正在学习交流工具上得到实际和广泛的应用。这也正是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来逐步实现的目标之一。
●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
从根本上讲,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整体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实现有效改善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在这个进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能力,提高认知水平。
如果说以上几个工具应用层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更有效地获得和掌握知识,那么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层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既获取知识的能力,用更简单的说法是学会学习的能力。那么,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主要应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首先,要培养学生能基本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其次要培养如何去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往往要比学会使用要难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学生具备了一定信息素养的标志。只有在这些能力的基础上,才谈得上培养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具备处理和加工能力,重要的是具备判断信息是否有用的能力,这也是一种认知能力。因为只有判断所获信息是有用的,才能对它进行重整、加工处理和再应用。加工处理和再应用过程不是对信息的简单整理和取舍过程,而是一个理解和掌握、综合和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按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层中属较高的认知过程。虽然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培养(阅读、书写、与人交流、协作、实践等),但信息技术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无限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信息的表现形式和更新速度是其它方式无法比拟的。从根本上讲,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信息的表现形式和新旧程度。首先信息要有利于方便处理和加工,此外信息(尤其是涉及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等)的新旧程度往往会决定它的有用程度。
共4页: 3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