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普通高中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1)

2017-09-07 06:5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普通高中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当前,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经过

当前,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经过两年的改革实验,新课改的理念、实施策略、方法步骤已经基本上明确了,新课改的基本框架已经搭起来了,新教材已经使用了,选修课开设了,走班制实行了,学分制推行了,全省新高考方案出台了。表面看,体现新课改突出特点的 “ 四性 ” :基础性、选择性、层次性、综合性的举措都采用了,新课改似乎就这样了,下一步的路到底应该怎么走?很多学校和教师不清楚。这种状况,用教育科研的术语来讲,就叫走进 “ 高原期 ” 。其实,高中新课改的状况并不乐观,形势依然严峻。我用五句话来概括全省普通高中新课改的形势,叫做 “ 开局良好,初见成效,任务艰巨,形势严峻,前途光明 ” 。我们的很多热心新课改的老师进入和把握新课改的进程和程度,就像学唱京剧的 “ 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戏迷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凑热闹,亨唱几句都跑调儿,找不到感觉,看不出门道儿;第二阶段是票友阶段,初步找到了感觉,看出了点门道儿,不再唱走调儿,而且唱得有板有眼儿,像那么回事了;第三阶段是专业阶段,已经在各方面进入得比较深了,并且有了个性和特色,像梅派、程派、张派、裘派。我们的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处在什么阶段?我的基本判断是 “ 票友阶段 ” ,我还没有看到哪些学校和教师进入 “ 专业阶段 ” ,少数学校仍处在 “ 戏迷阶段 ” ,对新课改还找不到北。

我们的新课改如何走出 “ 高原期 ” ?我以为,必须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

一、框正理论谬误和认识误区,为实施新课改扫清思想障碍

长期以来,在教育系统始终弥漫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理论迷雾和实践 “ 死结 ” ,其中,人为地搞到水火不相容地步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方面。想当初,素质教育概念及其理论是人为地树立了一个带引号的应试教育的对立物而提出来的。应试作为一种考查形式和手段,自古有之,而且在现实中被广泛采用。学校及学生为了应试必然采取相应的对策,犹如运动员为了参加奥运会而 “ 备奥 ” 一样。不可否认,一些地方和学校在 “ 备考 ” 中采取了一些非科学非理性的做法。但值得反思的是,这些非理性做法是否已支撑起对多年来的基础教育的一个彻底否定的盖棺定论的基本判断 ---- 应试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始作俑者是基于盖棺定论和对立物的 “ 应试教育 ” 而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及其理论的,并主张要由 “ 应试教育 ” 向素质教育转轨。应试、应试教育,应试、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这些是近似绕舌的概念。多年来,文人墨客打了不计其数的笔墨官司,其结果是越打越乱,把人们投进十里烟雾之中,连上帝也说不清楚。而在现实中被勾画得美妙绝伦的素质教育却难以落实,被弄得满头污水的 “ 应试教育 ” 却在实践中顽固存在,并且愈演愈烈,学子们还得应试。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背离现象,足以说明盖棺定论的应试教育,不能 “ 盖棺 ” ,也不能 “ 定论 ” ,把带引号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是一种概念错误和理论谬误。素质教育是一个功能性概念,应试教育是一个功利性概念,二者之间不可比的成分很大,不能将二者对立起来。应试教育被批了 20 年,反而愈演愈烈;素质教育被倡导了 20 年,反而越来越苍白无力,以致 20 年后又不得不进行反思。这说起来有点像滑稽剧。有的专家称之为 “ 崩溃性回归 ” 。教育实践工作者多年来在理论混沌中迷茫、困惑,进退维谷,何其难也。如今实施新课改,又出来一套课改新理论,加上原来的一套混沌不清的旧理论,真个是 “ 理论 ” 不清了。其中尤其 “ 理论 ” 不清的仍是 “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 ” ,这直接影响了新课改的理论导航。多年的实践证明,应试是我国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不可或缺的东西,应试教育是对现实种种错误倾向的夸大概括;应试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中也有应试教育,不应当 “ 一分为二 ” ,而应当 “ 合二为一 ” ,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的教育理论工作者不要在 “ 一分为二 ” 上浪费才思了,还是好好论证 “ 合二为一 ” 吧,因为 “ 合二为一 ” 可以为基层的教育实践者扫清思想障碍。

二、从我国国情出发,认真研究新课改的可变革空间,矫正一些不切实际的设想和做法

调查中,很多人谈到,我们的课改蓝图和政策,预设了一个很大的变革空间,太过理想化,在许多方面不符合中国国情,因此在实践中严重受阻。要使新课改有效地实施,必须从国情、省情、市情、学情出发,认真研究现实中的多种环境提供给新课改的可变革空间:一是政府空间,二是社会空间,三是学校空间,四是城市空间,五是农村空间。然后研究在可变革空间内实施新课改的有效方略。我国的许多事情的决策者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常犯的通病是想得很大,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脱离国情,超越阶段,到头来,欲速则不达。这次新课改也有类似的情形。如这次新课改大力倡导的生态教育、个性教育等理念以及开设大量选修课等要求,对于现实环境中的中国基础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仅仅靠倡导和字面上的硬性规定就可以做到的。在论证新课改可行性空间的时候,有几个关键问题是必须着重考虑的:一是社会上业已存在的大规模生存竞争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二是各级地方政府对新课改的支持程度,特别是经费、师资等方面的支持程度;三是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的教育政绩观、评价观对新课改的影响;四是对新课改具有权威导向作用的高考制度到底改革到什么程度。这四个关键问题是影响改革空间的决定因素,应当综合考虑,统筹解决,不可单兵独进,顾此失彼。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随时有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