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课程总的目标是:通过初步的科学研究,使学生获得结论性的陈述性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科学精神,发展个性和特长。同时形成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
这里的“知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或书本知识,而是指学生通过自己或集体研究获得的学习成果(陈述性知识)和对科学研究的性质、过程和方法的理解性知识。学生通过亲身的参与、行动和实践,能够撰写出相关的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陈述性材料。这些当然是必要的,但不应视为最重要的目标。我们所实施的这种课程,并不以研究结果的数量为评价标准,而是重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探究技能和探究精神的养成与提高。
探究技能主要包括资料的收集技能、思维和推理技能、操作技能、传达和交流技能以及合作技能等。其中资料收集技能包括倾听的技能、发问的技能、观察的技能、记录的技能、访谈的技能、调查的技能和文献检索的技能等;思维和推理技能主要是包括对材料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的技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的技能,对调查研究所获数据资料进行解释的技能,正确运用逻辑原理进行推理和预测的技能等;操作技能包括怎样使用、保管仪器,制作、测量、演示的技能;传达和交流技能是指能够有效地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可以通过论文、实验报告、调查报吉、口头报告等形式进行;合作技能包括能对小组研究工作进展发挥推动作用的技能,能调解小组内的冲突与纷争、与小组成员友好相处、有效交流的技能等。随着这些能力的逐渐形成与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逐渐增强,具备了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心理习惯,养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的批判精神和尊重差异、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三、对“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一)“研究性学习”汲取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合理内核
首先,“研究性学习”表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挖掘学生自身潜力的科学的学习方式,与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人本主义的学习观把学生看做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得到满足的人。所以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反对那种强制学生适应学校,重视智育,不重视整个人全面发展的传统教育目标;提倡教育目标应该是指向学生个人的创造性,应该是培养积极愉快、适应时代变化的心理健康的人。所以,为实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营造自由的、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研究性学习”正是以这种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努力去消除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以一种崭新的课程形式促进我国整体的教育改革。
其次,人本主义也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罗杰斯指出:“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学习,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惟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现代世界中,变化是惟一可以作为确立教育目标的依据,这种变化取决于过程而不取决于静止的知识。”很多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不是从现成的知识中学到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获得的。学生通过实际参加学习活动,进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和自我创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经验,获得如何进行学习的方法或经验。因此说,“研究性学习”正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最有用的学习”,它可以导致对各种经验的不断感受以及对变化的耐受性。(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
如上所述,“研究性学习”的重点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一脉相承的。目前,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通过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可贵的;让学生的创造潜能能充分发挥出来,现实意义就更为重要。“研究性学习”作为学习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变革,正是适应了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成为了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的教育载体。使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正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同志所讲:“‘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使中国人变得更聪明起来,变得对社会更有责任感。”所以说,“研究性学习”必将进一步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成为我国教育实现新发展的又一闪耀亮点。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