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校共青团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探讨(1)

2017-09-14 04:5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校共青团参与和谐校园建设的若干探讨(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建设

  摘 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纲领方针为切入口,探讨在新形势下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针对高校中存在的不和谐现象,让共青团组织介入到和谐校园建设中,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增加新鲜动力与巨大能量。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和谐校园建设;探讨
  
  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和谐校园的含义
  所谓和谐校园,应该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的校园环境。
  首先,和谐校园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之上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党中央和国务院不久前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英明决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十分丰富。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全面协调的社会。
  其次,和谐校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胡锦涛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和谐校园是和谐发展的。所谓和谐,包括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及人的外在行为与内在心里之间的和谐。
  
  (二)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性
  第一,构建和谐校园是促进高校全面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构建和谐校园,为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共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等方面承担起高等教育应有的历史重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构建和谐校园是增强高校创造活力的现实需要。创造活力是学校生命力和生存发展的现实力量和动力源泉,是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条件,这就要求尊重和保护好广大教师的首创精神,承认、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校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就是要使一切有利于学校事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不断增强校园创造活力。
  第三,构建和谐校园是实现高校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一个重要方面是校园井井有条,学校的管理秩序、教学秩序和科研秩序都呈现出一种持续的、连贯的、平稳的运行态势,在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各方面的安全和保障,实现校园结构稳定、关系融洽,广大师生员工能在一个平和稳定、团结融洽的氛围中,求得更高层次的发展。
  
  二、当前高校校园的不和谐表现
  
  大学生作为高校共青团的重要组成,是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建设者,他们是否具备和谐社会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前景。作为活跃于广大学生中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其工作目的就是通过先进的思想内容、创新的工作方法为广大学生提供精神动力,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与高校共青团组织休戚与共、生息相关的。
  但是,目前大学校园还存在一些与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符合的现象,如育人环境有待优化、大学生的素质有待提高、学校管理还不够完善等,需要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第一,育人环境有待优化。环境的育人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和谐向上的环境,可以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催人奋进。大学校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有学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校园存在不文明现象,师生关系疏远,个别同学有不道德现象,校园环境不够整洁、优美、宁静,个别教师师德较差,同学关系不和谐等。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二,大学生的素质不够和谐。和谐社会要求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和谐发展。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健全的人格与体格发展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的人。“和谐发展”是指符合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应包括身心的和谐发展及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是和谐校园的重要标志,但现在大学生的素质普遍存在一系列较为严峻的问题,亟待加以根除,从而使大学生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善。
  第三,学校管理不够完善。高等院校的管理应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要以培养人、教育人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大学生的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碍于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积极性,甚至束缚了他们的智力发展。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孙庆民
上一篇:谈美术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