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2017-09-15 06:47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高专院校报关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报关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了报关专业。然而,由于报关专业的开设时间还比较短,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报关 专业建设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报关专业日益成为学生乐于报考的热门专业。和传统的国际贸易等专业相比,报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性、操作性更强,理论方面的内容更少,课程结构也有很大不同。报关专业的建设对教师和教学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目前,不少学校开设报关专业较为仓促,在准备不成熟的情况下就匆匆上马,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因此,开展对报关专业教学、教材、教法与实训方面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报关专业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教材选用与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报关课程的教材大多数是按照传统教材的编写方式,生硬的将报关业务分成相关性不强的几段,不考虑到报关的流程和海关管理规定的连续性,甚至把很多国贸实务、国际结算的内容包括在内。有些学校还直接使用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海关的报关员考试辅导教程内容冗长,篇幅过多,且价格不菲。同时,报关专业课程设置也存在着不足。很多学校仅仅在国贸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上相应增加一两门报关课、报检课,不利于报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2.教学方式传统
不少教师在讲授报关课程时,仍旧试图按照传统的讲授国际贸易类课程的方法,按部就班地展开理论框架,然后强调重点概念,重点问题,要求学生背诵掌握。但这种讲授方法却不适用于报关类课程。报关是一门与海关、运输公司、港口及进出口商打交道的学问,程序为主、理论为辅。同时,一些老师在讲授课程时,仍然采用传统的一本教材、一本教案、一根粉笔的讲授方法。报关业务流程复杂,信息量大,单凭粉笔、黑板难以充分传达信息,且授课不够生动,容易使学生产生索然无味之感。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实训开展不足
很多院校仍试图以传统的国际贸易实训的方式开展报关实训。国贸实训可以通过一系列单证(如合同、发票、装箱单、保险单、信用证等)串联起来,在普通教室开展。但是报关实训偏向于各种手续的办理,涉及到的的单据(报关委托合同,报关单等)较少,且不具有连续性。最适合的办法是在多媒体机房通过报关实训软件开展。少部分院校也采取这样的做法,但现在国内市场上的报关实训软件选择面较少,质量也有很多缺陷。另外,很多院校报关实训重校内,轻校外,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4.专业教师缺乏
高职院校的报关专业师资普遍存在不足。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教师以前都是国贸、物流等专业毕业,长期从事此类课程的教学,后来才转为报关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老师之前并没有系统学习过报关课程,加之报关课程与传统的国贸课程又有很大不同,讲起课来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报关课程与海关的管理政策、报关业务实践密切相关,时效性很强,几乎每年教学内容都要更新。很多老师都缺乏港口、物流、报关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很难跟上这些变化,更不用说给学生讲述清楚。
二、主要的解决方案
1.按新思路编写教材和设置课程
报关教材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适应学院教学的特点,采取“工学结合”的编写方式。首先,在教材体例上,可以根据报关工作的特点,把教材分为四篇。第一篇为背景介绍篇,介绍海关的基本情况和管理职能,以及海关对报关企业、报关员的管理;第二篇为报关程序篇,对各种类型的货物分开论述,从一般进出口货物开始,由简单到特殊,在延伸到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等;第三篇为报关技能篇,讲述报关需要掌握的三个关键技能:商品归类、税费计算、报关单填制;第四篇为报关法规篇,讲解报关过程中常见和重要的海关法规和报关管理的规定。通过这样的体例,将报关专业认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结合起来。其次,在教材编写中,可以引入报关行、货代公司具有资深经验的员工以及海关的培训老师加入编写,提供素材。最后,结合“中国电子口岸”通关模式,在教材中加入常见报关软件的介绍和操作界面演示说明,做到与时俱进。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报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可以把所有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能力课和专业核心技能课两大类。职业基础能力课可以开设的课程有:国贸实务、进出口商品学、报关英语、海关法律法规等;专业核心技能课可以开设:报关实务、报检实务、商品归类、国际货代实务、关税实务、国际货运与保险、揽货管理等。可将课程设置与培养学生的素质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生的报关报检能力、国际货代能力、货运与保险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