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再论(1)(3)
2017-09-16 02:17
导读:在办学中复兴了儒家的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应麟认为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其意义超过了创建理学的大师周敦颐、二程、朱熹和吕祖谦的贡献
在办学中复兴了儒家的教育理念。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应麟认为这是一个了不得的大事,其意义超过了创建理学的大师周敦颐、二程、朱熹和吕祖谦的贡献,书院使道统接续,人伦道德连绵,所以王氏说“天典民之统记,赖以不坠”。其实书院的贡献还不仅是传承了文化,发明了圣道,最重要的一点是,书院教育真正成为了作育人材的神圣殿堂,革除了官学教育的弊端,使宋代教育走上了时代的轨道,极大地促进了宋代教育的大发展。
著名史家马端临对书院教育所起的促进作用作出了积极评价:“后来所至,书院尤多。”(《文献通考·学校考》)宋代书院的发展大大超过了官学,成为教育的一支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已形成书院发展的大潮,其数量达到408所。书院的出现既促进了学校量上的扩张,更引起了质的变化,显示了骄人的魅力,王应麟说:“教养之规,往往过于州县学。”(同上)书院成为各级学校效法的榜样,“盖皆仿四书院云”(同上),即都以岳麓、白鹿、睢阳、嵩山为办学榜样。
为什么书院教育对宋代教育有如此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呢?从根本上说书院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代表了教育发展的趋势。首先,儒家教育理念的复兴反映了宋代儒学复兴整体要求,是宋代儒学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教育理念的复兴,显而易见适应了宋代儒学变革和发展的趋势,可以这样说,宋代儒学的复兴和宋代书院的隆兴是同步的,都是时代催生的产物。反过来说,没有宋代儒学的复兴,不可能有儒家教育理念的复兴,不会出现由书院带动的宋代教育变革。其次,宋代兴起的新的教育组织形式的书院,需要有一种有别于和取代官学等级化教育的新的理念。儒家早期的“有教无类”和以道德塑造人的教育理念正好与兴起于民间而具有平民化的书院的要求相合拍,由等级化的官学教育到书院平民化教育的出现,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大势,必然引起各类学校效法。再次,诚如前述,书院是起自民间的非等级性的平民化的教育组织形式,生徒无任何身分性限制,平民子弟均可入学,儒家“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对书院任何人都适应,无论什么生员都必须进行道德人格和品性的塑造,不存在任何例外权。人伦道德教化不仅是社会教化,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理念,书院的兴起为儒家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复兴提供了可能和赖以实施的载体。如果说书院的崛起是对古代等级特权教育制度的挑战与否定,那么儒家的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的重新确立和复兴则是对人性等级化的批判,前者显示了平民化的教育精神,后者因为人人都必须受道德的洗礼而体现了某种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精神。历史已经证明,书院历千年而不衰,在古代社会具有生机与活力,究其根由在于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和以德育人教育理念的人文精神。
中国大学排名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7卷,2003年第3期),曾发表拙作(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理念及人文精神),并转载于当年的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第3期。拙作发表之后,感到言犹未尽,有些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深究,故再论之。
共3页: 3
论文出处(作者):陈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