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学与乡土教材之间的关系
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各少数民族的权利。因此政府在—些地区建立以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语言的学校体系,在这个民语教学体系中把汉语普通话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学习。
这些年来,随着我们市场经济和劳动力就业市场机制的发展,汉语作为中华民族的族际共同语的交流学习工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了适应新变化,很多地方加强了汉语教学,提高在中小学教学体系中汉语课程以及用汉语文讲授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比例,这是面对就业市场所做出的必要调整,这种调整是正确的。但人们也很担心在这样的一种发展态势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会不会逐渐消亡?因为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这种担心是非常自然的,现在新疆推行新的双语教学模式,把课程分为两类,像数理化这些课程用汉语来讲课,政治、历史、地理、艺术等用当地民族语言来讲课,逐步培养出民汉兼通的双语人才,既可以适应劳动力就业市场的语言要求,又可以保住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现在采取这种新双语教学模式比例还是比较小的,可能只占到百分之几或者十几。用少数民族语来学习专业,汉语只作为一门语言课的教学模式有必要做调整。招生模式和规模应该根据就业市场来调整的,要不然这样毕业就等于失业。乡土课程和乡土教材为民族语言文字教学提供了新的载体。四、乡土教材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下,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是我们参与这一竞争的单元。为了加强中华各民族对祖国的政治和文化凝聚力,我们需要加强中华民族整体的文化建设,更自觉、更系统地在各族民众和学生中开展“中华民族文化”的构建和完善,这一工作可以和乡土文化、乡土教育结合起来。我们一方面需要在学校里开展共产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还需要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国情。比如,现在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我觉得建设和谐社会要加强中华民族整体凝聚力,要建设文化认同。一个印度学者总结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时,对照印度的文化建设,说实际上前苏联的解体是因为苏联没有文化认同,它只有共产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意识形态认同。这种意识形态一旦受到冲击,各个民族的认同起来之后,整个苏维埃就瓦解了。所以我们从中国来看需要在建立意识形态纽带的同时,一定要加强中华民族这种整体文化。中华文化不仅包括汉族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另外现在的汉族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当中吸收和浓缩了边疆各族文化而形成的。这里有很多文化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样一种精神我们要重新认识。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