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十一五”期间我国高职教育规模发展途径及应(2)

2017-09-23 01:59
导读:4.继续完善“五年制”高职的招生和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可分阶段进行,如某学校某专业招收五年制高职生100名,招生时可招200或300名,学完两


    4.继续完善“五年制”高职的招生和培养模式

     “五年制”高职教育也可分阶段进行,如某学校某专业招收五年制高职生100名,招生时可招200或300名,学完两年后,根据成绩和学生志愿,挑选100名继续读高职,其余学生继续学习完成中专学历。

    (三)划转部分第三层次的普通高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根据目前我国高校的分层,国家应根据高校的师资、硬件水平及生源,允许划转部分第三层次的本科院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第三层次院校良莠不齐、数量较多,可首先对该层次的学校分层,使一部分具有研究能力的院校继续实行精英教育,鼓励其向上一层次冲刺。对处于中间水平的院校,允许其和大中型企业联合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先进行小规模试点,经过测评符合条件的专业重点扶植,扩大招生。其余部分第三层次本科院校,对招生不好、条件欠佳的指导其转型;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办高职。该层次高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一是基础好,管理水平相对较高;二是社会认同度高;三是由于该层次院校从办学伊始即属地方,故与地方政府关系紧密;四是与大中型企业建立实践基地的可能性大;五是避免资源浪费。

    三、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规模发展与质量、就业的关系

    目前,社会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存在疑虑,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不高,其依据是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就业率较低。应该说,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与就业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规模的发展与教育质量是相关的,因为教育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就业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二者是正相关的。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发展中,要兼顾教育质量和就业导向。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

    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时期,我国高职教育层次结构应定位为:以目前高职高专为专科主体,定位于大规模发展;以应用性本科院校为本科主体,定位于适度发展;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为研究生教育主体,定位于试验阶段。上述层次结构是“梯形”的,其底角的角度取决于经济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各个层次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准确。专科层次包括高等专科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两种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应用性本科是高等教育为适应经济建设对应用性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教育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定位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研究生专业学位是面对实践应用性学位类型,以专业实践为取向,以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行业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

    (三)完善专业布局

    我国高职高专招生分布在各个学科、专业,分析其总体专业结构布局,还存在不合理性。“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需要”,但高职院校多是新建或新改制的,条件不足,又没有建立相应的投资体制,有些院校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侧重发展投入较低的文科、经济、法律、管理等专业,压缩高投入的技术类专业,在技术类专业中侧重工科,轻视农科专业。有些文科专业的人才需求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饱和,但是部分高职院校仍不及时转换专业,适应市场;或因于没有资金投入,即使想转换到人才高需求的工科专业也无能为力,客观上造成学生就业难。因此,教育部要“坚决调整过多、过滥甚至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科专业,对连续2年就业不足50%的专业要严格控制招生规模,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在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过程中,要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产业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二—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专业设置与否,合理构建专业布局。如2004年教育部对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进行调整,根据市场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删减掉约1000个专业,加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和市场针对性,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实现高职和中职的有效衔接

    学制问题是制约高职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突出反映在职业学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特别是高等职业学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衔接(沟通)及比例关系上。在高考中,尽管设有专门针对中职升高职的单考单招,但是中职升高职的比例不过5%左右,中职学生很难与普通高中学生竞争。那么,在“今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在丰年560万的基础上扩招100万,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将达到800万”的形势下,有95%的中职毕业生无法接受高职教育。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一方面是城市的发展需要大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劳动力去填补市场的需不愿意接受职业教育”尴尬的最好方法和的途径,就是使高校和中职互相融通,做到无阻碍衔接,让接受了中职教育的学生能够直接、顺利地接受高职教育。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全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结构与调整策略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