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
2017-09-25 03:2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能力本位观念下高职教育考试模式改革的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如何面对素质教育,针对现阶段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如何面对素质教育,针对现阶段考试模式的弊端,通过对素质教育考试观、考试功能定位、考试内容革新、实施多样化考核的分析,提出了高职教育考试应实施“模块式”考核。
关键词:高职教育;考试功能;素质教育;评价机制;模块式考核
考试是对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以及其它某些心理特征的测量,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一些新教育理念的形成,我国的考试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念的要求,高职教育考试要按照素质教育的方针,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在深入研究课程结构体系的基础,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以充分发挥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进而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一、现阶段高职考试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是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比较,现阶段高职教育的考试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中知识本位,轻视能力的思想,加之客观知识便于命题、考核与评定,所以现在的考试内容多是以知识考核为主,同时又偏重于多样态知识中的结构化、原理化的记忆性知识。诚然,在一定程度上说,知识的记忆相对能力的发展是必需的,但是知识的记忆并不—定导致能力的提升,而死记硬背却往往导致思考、判断的依赖性,导致想象力的匮乏。片面注重知识的考核将会使学生习惯于这种考试模式下的惰性思维,遮蔽对发展自身能力的关注,同时也背离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另外,考试通过一定内容的考核实现着社会文化的传递和发展功能,而考试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就会处于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状态,不仅弱化了其文化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局限着学生的知识和思维结构。
2.考试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重新建构。认知个体根据自己的先前经验通过自我反省与调节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由于经验相异,建构知识的方法不同,不同个体对知识有着独特的建构过程和结果。学生的发展性要求教师对其思维进行指点和引导,因此考试命题应加强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考试理应是为了了解教学双方的活动现状、诊断教学困难所在、获取改进教学活动为目的的形成性考试和评价教学双方活动的结果是否达到了既定标准、达到标准的程度如何及作出评价等级的总结性考试的有机统一,是对学生学业、智力及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作出阶段性评价的考试。而现实则是考试过多的关注总结性考试,并使之成为教学过程中的唯一考试,考试的目的就是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排出名次供职能部门使用。这种不科学的滥用总结性考试的做法直接导致了教学过程中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的“应试教育”倾向。
3.考试方式比较单一
目前高职考试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方式有很多弊端。首先,闭卷考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和材料的情况下,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由于命题内容的抽样性,考生考试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带给考试成绩的偶然性,是这种考试方式无法克服的。其次,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处于主角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所以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察是不全面的,考试无法测出学生真实素质的发展状况,且与高职教育培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吻合。再次,闭卷考试一般客观题较多,标准性答案使得课程教学走向趋同,这在多元化思维的世界文化氛围中,阻抑了学生创造性、个性的成长,也限制了学生主动求知探索的主体性的发挥,不利于创新素质的培养。
4.考试功能异化
考试本具有评定、诊断和反馈、预测、激励、选拔等功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严重异化,其选拔功能过分凸显,掩遮了人们对其他功能的注重。其表现主要体现在对分数的价值判断上,过分夸大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甚至将学业分数同奖学金、评优评先紧密结合。只重视分数的多少,不去深究分数体现的价值,这样只能使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并在考试中作弊以求较高分数。考试功能的片面化必然导致教学的异化——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这种考试只能部分反映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使学生的这一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片面缺失。
5.考试时间的集中性与数量安排的不合理性
大学阶段考试大多集中在期中、期末以及学业阶段性的终结时间,而所考内容记忆成分居多,这就造成了学生学习上的松一紧一松一紧的节奏变换,平时懒散考前振作。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容易使学生养成投机心理。
二、适应知识经济社会发展,考试体制改革的对策
1.树立素质教育的考试观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力求尝试性地构建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这也促使必须构建以“素质立意考能力,将素质教育观念内化于考试”的考试评价体系,通过考试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根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并将这种要求内化到考试模式巾,体现出如下素质教育考试观:
(1)考试不能仅仅作为期末学年的终结性学业成就的检测手段,重要的是作为及时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内容、改进方法、研究素质形成规律和提高质量的手段。
(2)考试要能够检测、诊断不同个性学生的素质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学业成就水平。要尊重其个性发展优势的差异,命题者应提供难度相当题目相异的多种试卷,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针对同一阶段考试应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机会,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满意的分数,这不仅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允许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命题和评估过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其考试积极性的发挥。
(3)建立学科学业最低标准检测手段、体系、机制,是具有解放智力能力而不受过重学业成就考查所制抑的有效措施。
(4)考试时要根据学科教育目标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考试应该尝试着走出教室,进入实验室、工厂、大自然之中考察学生的素质状况;考试不应仅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上,而应灵活多样命题,测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考试方式也不能仅局限于闭卷方式,而更应侧重于开卷、论文与答辩、过程式考核、动手操作等形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