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高专院校实施导师制的探索(1)(2)
2017-09-25 03:42
导读:首先要指出的是这种学术型导师制要求导师完全自愿参与学生的学术指导工作;具有比较高的工作热情、比较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比较高的科研能力,教学经
首先要指出的是这种学术型导师制要求导师完全自愿参与学生的学术指导工作;具有比较高的工作热情、比较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比较高的科研能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并且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至少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历;导师的工作量要达到至少每半个月指导学生一次。
另一种是在国内高校中最普遍的辅助型导师制。国内高校现在所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都不同程度地具有这种类型的特点。导师的职责主要是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如帮助学生选课,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具体解答学生在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指导学生就业等。辅助型导师制以清华大学为代表,清华大学热能系给导师规定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的实习和论文训练,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也规定本科生导师的一项主要职责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选课学习。
这两种类型各有优劣,学术型导师制的目标是培养能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才;辅助型导师制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完成学校计划,解决思想和生活问题,辅助型导师制融导师与辅导员为一体,这类导师的工作负荷较大。由于高职高专的师资和生源等与本科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异,两种类型并不能完全适用高职高专教学,因此确定一种适合高职高专的导师制类型就尤为重要。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相关院校的经验分析,结合高职高专院校的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在高职高专实施双轨道导师制(即生活导师制和学习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比较符合目前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的特点。生活导师就是原有的辅导员,负责解决大学生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度过一个健康有意义的大学生时代;学习导师负责解决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困惑,解答学习上的疑难,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帮助其就业。
大学排名 2.确定高职高专导师制适用导师、学生的范围和比例。在美国斯坦福师生比是1∶3,普林斯顿师生比为1:6,布朗大学和达特茅斯学院均为1:9,这些久负盛名的高校都视质量为生命,严格控制学生规模,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而我国目前全国高校的师生比平均约为1:17,实际上,某些学校某些热门专业师生比更低。实行导师制要求有较高的师生比,这样才利于导师和学生充分交流,师生间更易建立起亲切、平等、自由的关系,从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引导,学生也才有机会更深刻地了解各专业,做出合适选择。高职高专由于自身的师资结构和水平的限制,使得高职高专实施导师制存在着师资上的瓶颈问题。因此,在高职高专实施导师制,必须在导师的选择、学生的选择、师生比例方面更加具备现实性。由于扩招,学生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差异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呈现出比本科院校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而同时师资力量的瓶颈,造成一些专任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法分身从事专门指导。因此,合理的师生比就更重要。
3.选择具有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的导师.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导师制对导师的要求都比较高。国内本科院校普遍从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术造诣、工作热情度、任职资格、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考虑,并且一些高校还采用“导师组”形式进行高、中搭配以保证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之处就在于它以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高专实行导师制必须体现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除此以外,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导师的社会资源必须充分,能根据不断变化的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并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空间,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导师制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有助于教学的开展。导师制在国内高校教育领域的不断拓展,一定程度地促进了“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在提升学生的素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导师制在我国高职高专院校中尚未完全展开,其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凡丰.独具特色的牛津大学本科教学管理制度[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6).
[2]周保垒,孙坤权.试论导师制在大学本科教育中的实施[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1,(3).
[3]徐辉.英国牛津大学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的革新[J].高等教育研究,1986,(3).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