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内涵型发展期的职业教育创新(1)(2)

2017-09-27 01:56
导读: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作这样一个假定:谁受益,谁买单。这个假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符合社会改革的方向,因此,容易被公众接受。谁在享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作这样一个假定:谁受益,谁买单。这个假定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的,符合社会改革的方向,因此,容易被公众接受。谁在享受着职业教育的好处呢?首先是国家。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可以振兴经济;其次是企业。企业录用经过职业教育的人员作为员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最后是个人,个人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增加就业机会,获得生活来源。这样,根据以上假定,职业教育的成本应该由三方分摊。但三方应如何分摊呢?由于我们无法去具体量化谁从职业教育中究竟获得了多少好处,只能再假定三方获得的好处是均等的,也就是说,职业教育的成本应该由三方均摊。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职业教育的成本主要由国家承担,其次是个人,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受益者负担的却很少。一般职业学校的经费来源模式基本-卜是:地产、设备、人员工资由政府投入,日常经费靠学费收入,来自企业的支持几乎没有。现在,面临的现实是无论提高哪一方的成本分担额度都很困难:第一,国家财力有限;第二,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一方面收入不高,另一方面,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回报和经济回报评价不高;第三,企业,一方面由于没有必要的法律约束,自然愿意享受免费的午餐,另一方面,并不能从职业教育中得到想得到的人才。要走出这个困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单靠行政的力量是无效的。笔者认为,应该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创建一个科学的机制去解决。具体思路是:按照职业教育成本应该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均摊的假定,在各地创建一批由政府、企业、个人均摊成本的“三三制”示范学校。“。三三制”学校,采用最先进的办学理念、最优秀的师资队伍、最优良的教学设备、最科学的培养模式,同时,确保能为企业提供满意的员工,为个人提供满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回报。教育是…—种投资,这种理念已经逐渐为公众所接受。职业教育属非义务教育,是和个人利益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只要家庭能从对职业教育的投人中得到预期的合理回报,适当地提高学费收入,应该能够被接受。企业也一样,只要真正能从职业教育中获益,必定能提高它投资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这样,“三三制”示范学校,作为星星之火,最终能成燎原之势,因而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瓶颈问题。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调节机制创新:由行政政策到劳动力市场
    中等职业教育在改革开放2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重复着“繁荣”与“滑坡”的循环。主要的原因在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基于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而是基于一系列行政政策的推动。如20世纪 80年代初出现的中等职业教育第一次“大繁荣”并不是市场产生的有效需求推动的,而是一系列文件和行政手段推动的。1980-1985年,国家先后发布了《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等对职业教育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文件。仅针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就发布了8个。同时,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被写入《宪法》。这些文件和法律又迅速转换成各级政府的决策和行政措施,于是催生了一批又一批职业学校,职业教育呈现空前的“繁荣”局面。仅河南一个县,就先后办起了275所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同样,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负增长,即所谓的新一轮的滑坡,也主要不是由于劳动力市场对中等技术人员的有效需求减少所推动的,而同样主要是由于政策的结果。造成这次“滑坡”有两个明显的政策因素:第一,1997年的招生与就业制度的并轨,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的取消。毕业生包分配制度的取消直接影响了以获得“铁饭碗”为目的的求学者的入学积极性,也就直接影响了以前那些能够为学生提供“铁饭碗”的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第二,自1999开始的高校大扩招诱发的“普高热”。应该说,这两个政策因素的叠加,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持续滑坡的主要原因。再看农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从潜在需求看,农村职业教育的市场是巨大的,但从有效需求看,确是非常有限的。这是因为:第一,目前农村生产存在低收益,甚至是负收益的情况,决定了农民不可能对其进行大的投入,包括科技和劳动能力再提高的投入,这就限制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农村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依赖于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而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从根本上依赖于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农村对职业教育的大量需求应该是 20年以后的事。第二,假若农村的过剩劳动力必须具有中等职业教育毕业资格才可能实现向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转移,这也会刺激当地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可是,事实是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目前需要的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并不一定都要求必须经过完整的中等职业教育,有的只需经过简单的职前培训就可以胜任工作。市场经济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企业和个人双方都不愿因教育而增加成本。鉴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必定是有限的。而国家有关部门仅依据潜在需求就制定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当地政府不顾有效需求的客观情况盲目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造成的“繁荣”注定是一时的,“滑坡”倒是必然的。 大学排名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中的“繁荣”只是一种“虚增”,“滑坡”也是一种“虚减”。因为这种“繁荣”和“滑坡”并非山劳动力市场创造的有效需求调节的,而是各种政策和行政手段作用的结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等职业教育的“滑坡”是一件好事,这说明它的发展正在逐渐挣脱“计划”的束缚,也说明劳动力市场将要对它起主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这种“滑坡”也可以口叫“还原”。
    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靠行政政策去启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正确的抉择。但是,当职业教育的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差不多可以和普通高,卜平分江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成熟、WTO规则开始运行的今天,再靠行政政策去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显然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职业教育是和经济有着天然联系的教育,它的发展直接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应该保持多大的规模、应该和普通高中保持什么样的比例结构、应该和高等职业教育保持什么样的比例结构,不应由政策说了算,而应由市场说了算。当然,我们提倡市场机制,并不是要否定政府作用,而是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制定规则、宏观监管。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实行在政府宏观监控下,主要由劳动力市场调节的机制,才能走出“繁荣”与“滑坡”的怪圈,走向健康的发展轨道。
    虽然在目前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增长中高中阶段学龄人口高峰起了重要作用,但我们还应该看到,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是一个基本的因素。职业学校应抓住目前的关键发展期,及早进行教育创新和战略调整,为即将到来的转折期做好准备,才是明智和应有之举。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人口转变与教育发展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2]刘国光,王洛林,李京文.中国经济前景分析——2004年春季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汝信,陆学艺,李培林.2003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从“挑战杯”看高职院校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