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1)(2)

2017-09-27 06:33
导读:三、搞好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认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是发展高职专业的两个轮子。几年来,我们坚持“双轮驱动”:一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三、搞好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认为师资队伍和实训条件是发展高职专业的两个轮子。几年来,我们坚持“双轮驱动”:一是狠抓师资队伍建设,二是狠抓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两年来,投入大量资金更新现有16个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科技含量,同时新建分离技术实验室、工业分析实验室、化工中试实验室等体现专业特色的实验室。另一方面,在省内八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专业实训基地,保证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训的需要。

  四、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上突破普通高等教育的模式,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归纳起来有“五个淡化”:淡化学校与社会的界线,淡化学生与劳动者的界线,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淡化专业界线,淡化学期界线。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为例,过去在化学教育专业或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中两者从教学时数、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到教学场地是有严格区分的,而在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的许多专业课教学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线日益模糊,可以说已融为一体。这种教学模式完全是围绕培养学生技能这一主旨展开的,很难再按传统意义的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来定义。

  五、重视专业教材建设

  高职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各高职专业尚未建立起具有职教特色的完整教材体系,从全国看,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我校化工分析与检测专业设置以来也面临着没有适应专业教学需要的教材的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从专业建立伊始就制定了专业教材建设总体规划,目标分解,落实到人,每个专业教师都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相应承担了教材的编写任务。两年来本着“政策支持,人人参与,突出特色,质量第一”的原则,在学校的支持下这项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有一部教材正式出版,三部在学校编印使用,另有几部讲义也将很快脱稿。我们计划分两个阶段,用五年时间完成专业教材建设,形成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教材(讲义)体系。

  六、创造条件,推动高职专业毕业生“多证制”的实施

  我们已与市劳动局等有关部门协商,拟在我校建立化验工、食品检验工等岗位职业技能鉴定站暨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这一方面可使我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对在岗职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同时也可以为本专业毕业生实现持多证走向就业岗位创造条件。“多证制”的实施无疑有利于提高高职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

  七、建立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管理是专业建设的永恒主题。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逐渐形成了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规律的系列专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依法治教,按章管理,保证稳定有序的教学秩序。我们还建立起校企联姻、师生结合的教学质量反馈及评价机制,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反馈,一方面使我们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随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改革沿正确方向进行;另一方面可以使我们对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质量作出全面、客观、公正、量化的评价,及时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我们严把学生成绩考核这一关,尤其注重学生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考核。各门课程均按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建立了技能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具体的、量化的、分等级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课程结束时要按这一指标体系对每个学生逐个考核,避免了成绩考核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考核结果比较真实准确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这种考核方式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导到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参考文献〕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1〕钟秉林.改革教学思想观念,切实抓好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工作〔J〕.广西大学学报,2000,(1).
〔2〕任明.浅议高职教育的创新意识〔J〕.新职教,2000,(10).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