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1)(2)
2017-09-28 01:56
导读:3.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阅读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3.拓展阅读教学的空间。阅读有精泛之分,听、说、写也应有精泛之分。“精”的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泛”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规律,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未知语言规律的感性认识,为以后语言规律的学习和掌握奠定基础。因此,要扩大学生语言活动范围,注重课内外结合,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让英语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英语,提高听、说、读、写的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新天地,使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教师还应要求学生养成记笔记的习惯,让学生随时记录一些有用的词、短语、精彩的句子和短文,要他们经常翻阅或背诵,并多加模仿运用,使优美的词、各种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烂熟于心,为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培养语感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尽量不以母语为中介,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教师应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作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五、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及文化差异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很多误会,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英语,就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
我们在坚持上述方法的同时,还应注意避免陷入以下两个误区:
1.理解就能感悟。语感训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语言文字符号去感悟作者在语言表达中的情和意。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教师津津乐道于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把一篇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搞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有的教师误以为讲深、讲透,学生就能理解,就能感悟。这种以分析理解取代感悟的现象是造成学生语感不强的最大原因。感悟,作为语感训练的基本形式,它的实质是意会,它不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则,是一种带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心理过程。因此,课堂教学中,切忌用语言文字的理性分析代替学生的自我感悟。
2.放任式教学。有些教师认为,感悟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它受学生主体原有的智力背景、生活积累、情感认识等因素制约,学生的感悟不尽相同。所以,有的教师感到学生的感悟不可捉摸,于是采取放任式的教学,放弃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以读为主、读中导悟的主导作用也放弃不顾,结果影响了学生语感的形成。所以,包办分析和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其实,感悟应先有所感,才能有所悟。而感的重要方式就是读,只有目有所视(文字),耳有所闻(朗读),获得了“感”的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才能有所“悟”。由于学生受年龄、阅历等条件的限制,在阅读中,很难自发地“悟”。因此,教师在承认和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感悟主体的同时,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努力创设语言环境,引导学生感悟、品味、体验,从而获得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发展,语感的培养。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又确实存在的对语言非常有用的感觉。我们除了通过搞好英语课本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外,还应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
[参考文献]
[1]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2]王尚文.i5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2000.
[3]程棠.对外汉语教学目的原则方法[M].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
[4]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朱曼殊,缪小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6]靳洪刚.语言获得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