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 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

2017-09-28 06:1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以就业为导向 深化改革 推动高职高专教育健康发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

摘  要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必须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推进灵活的教学管翠制度,完善评估制度。

关键词  就业  导向  高职高专教育

 

就业乃民生之本,它是关系到广大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稳定,涉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全局的一件大事。尤其是对近几年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以就业为导向,将成为当前高职高专教育的主旋律。2004年的280万毕业生中,有150万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因此,解决好这一问题是我们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在今后的发展中,高职高专教育必须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一、正确定位,大力推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从整体上看,以就业为导向已成为高职战线的共识,并正在推动高职高专政革与建设的深人。2003年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比前几年已有明显升高,以教育部所属71所高校为例,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比2002年提升了16个百分点。但是,目前在高职高专教育的定位中还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一些学校在教育中强调学科型的倾向,或仍然沿用本科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只是根据本科相关专业进行缩减和压缩。二是盲目追求专升本的升学率倾向。许多地区的高职院校将学生毕业后升人本科院校的比例高低作为评判办学成功的标准。

要克服上述不良倾向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打破传统学科教育的教学模式,以社会需要为目标,坚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根据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能力与素质提炼、整合成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新型高职教学模式,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要在全社会倡导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所谓一流的教育,至少应包括: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优质的办学条件、高质量的人才,其中,最主要的标准是能培养出受社会欢迎的高质量人才。可见,一流的教育与学校层次和类型没有直接的关系。每所高职学校都应结合地方和行业的需要,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以较高的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湖南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等一大批学校由于定位正确,注重与产业的合作,办学欣欣向荣,毕业生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浙江省、上海市在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上坚持高起点准入、高标准建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规范管理,使高等职业教育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省的高等职业院校就业率达到80%以上,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二、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加强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改革最首要的一条就是教师队伍建设。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相关教师定期到企业学习和培训,同时积极聘请企业中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到高校来任教,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学位提升。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决定,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实践技能,还要强调他们的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要做到这个转变就必须靠教师的视野、素质,这与教师学位层次的高低是有直接关系的。应该看到,国外的大学,包括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所具有的学位比我们高得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在职称评定、教师聘任等方面单独制定适合“双师型”教师发展的评聘制度,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持。

    其次,高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建设中还要注意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应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教材建设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及时地跟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另外,高职高专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根据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不断更新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形成教学科研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验基地。政府要鼓励在中心城市和高职高专院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分类创建一批示范性的高职高专教育的综合实训基地,实现地区教学资源的共享,担负起地区学生的实训、教师培养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等任务。

    第三,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和高职高专教育紧密结合的纽带,是学校教学工作灵活适应社会需要的关键环节。当前,一些高职高专学校存在按照现有教师而不是按市场需要设置专业的倾向。从而使经济、财会、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布点重复,毕业生规模扩张,严重超出地区需求,最终导致毕业生就业率降低。

    高职高专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市场需求瞬息万变,高职的专业设置应当非常灵活,应大力推进“订单式”培养,密切与企业的结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他们的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在高职高专专业设置上,国家要进行宏观调控。国家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制定高职高专指导性专业目录和评估来进行。比如,在专业设置中,学校可以自行选择专业方向,只要办出特色就行;地方和国家根据该专业的就业率和其他一些指标来进行评估,就业率低,就应限制招生数量。

 

    三、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今后几年,应力争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目前,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的投入有限,要办好教育,学校就必须积极探索校企全程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在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修改、教学的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作用,把社会积淀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充分吸收到高职高专教育中。要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是探索和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倡导开展“订单式”培养。所谓的“订单式”培养就是高等学校提供场地、教师、生源,企业提供一部分师资、实训基地、用人需求,双方结合起来培养人才。这种方法供需对口,效率最高。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在这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有很多好的做法值得推广和学习。如青岛职院设立的海尔家电培训中心,学校为集团培训维修人员,公司为学校不断提供最新的家电设备供培训使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零租金的方式引进企业的研发部门;宁波职院的联通通讯系,由浙江联通总经理任系主任,联通公司为学校提供最新的通信设备;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立了金牛班,与金牛集团联合搞“订单式”培养等,均收到较好效果。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