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1)(2)

2017-09-28 06:23
导读:要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受
 要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正如江泽民同志提出的:  “要帮助受教育者培养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受教育者的职业教育将目光投向了更长远的时间和更宽阔的空间,用一种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个受教育者,它所要实现的是个体生命的可持续发展。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创造性的适应性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受教育者,真正实现了职业教育的目的:个体在创新创业中真正谋求到了个性的发展;创业者必有业,创业者必乐业;个体如能做到成功创业,就是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那么他也就尽到了服务社会之义务;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前进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是在不断创新和创造中前进的,国家及世界生产力的增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基本组成细胞——个体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及其和谐坚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培养能创造性地适应社会发展的个体生命,既是世界职业教育的总趋势,也是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学习目的——从终结性学习走向终身学习
    从社会发展的层面上看,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类的知识总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知识的半衰期在不断缩短。技术也日新月异,新的岗位和工种层出不穷,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终结性的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了。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执著于终结性学习的人,其生命内部各要素无法达成动态的平衡,无法获得持续性、全面性和协调性的发展。要真正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个体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应保持一种和谐性,离不开“终身学习”。从人的个体生命的生理和心理特质层面看,他都是一个未完成的人,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他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由于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他必须从他的环境中不断地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他的生存技术。为了求生存和发展,他不得不继续学习”。①这是赞成终身教育、反对终结性学习的一个主要沦点。可见,终身学习是2l世纪的生存概念之一,它是不断造就人、不断扩展知识和才能以及不断培养其判断能力和行为的过程。知识和技能是人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在人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发展过程中,终身学习就是这个过程的引擎,它使入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源塬不断地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终身学习呢?由于终身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它是一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出现不协调,人们应该首先想到的就是求助于学习。既然如此,要实现终身学习,就必须“学会学习”,  “未来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人类知识总量的增长,个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谁是教育的主体提出了新的见解: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④因此,未来职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中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学的教学原则上;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强调的是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是在技能训练中教会技能迁移,教会融通、贯通,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技能强度上的训练。所以,学会学习是21世纪的一个重要的生存概念,也是推动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个体生命的开发——从单纯的技能开发走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开发
    所谓技能开发,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某种岗位技能的教育,使其成为某种社会劳动的工具。纯粹的技能开发不能使人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主体精神得不到发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价值也被无知地抛弃,人的生存智慧已经被生存技能所掩蔽,人性也将被冰冷的机器所异化。
    本着人的可持续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人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深入、广泛、持久地开发每个人潜蕴的智慧和才能,促进个体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和精神的全面发展,使生命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可持续发展的人将会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而呈现出奋发进取的主体精神,具备了发展、再发展并长远持续发展的明朗前景。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人的智力因素组成上来看,思维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只有人的思维系统从其系统品质、立场和维度上得到全方位和谐、健康的发育,才能拥有终身享用的长盛不衰的思辨力和创新创造能
 力。没有浑厚的智力基础作为支撑,个体就无法做到融通、潜通、贯通;没有浑厚的智力基础作为支撑,离开智力这块沃土,个体技能发育是不良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没有思维形态的开放性和多向性,在两个相似的工种或岗位间进行简单技能的迁移都是无法实现的。
    持续的发展必然要求善于调适自我情绪、化解人际矛盾、恰当地与人合作共事。在创业的艰难进程中,如何冰释人为阻力、顺应周边心理走势、形成团队合力,这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技巧,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个体获得生命的独立和自主,锻造强大的人格力量,提升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是其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精神支柱。远大的理想,为他的发展指明方向;强大的人格力量,使他能洞穿坎坷人生之旅;常葆奋发向上的激情与活力,会使他的人生充满诗意和亮色。这些是单纯的智力因素开发所不能达到的。因此,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所找到的最终归宿应该是寻求生命的发展——它应该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也更应该以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长度之持久、广度之均衡、深度之透彻为自身的终极目的。惟其如此,方能将“创新”的功能和意义体现在未来职业教育的改革当中。

 [注  释]
①⑤潘涌.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的转型[J]。教育研究,2001,(11).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杜,1996.68.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③刘来泉.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纵览——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8.
④⑥⑦⑧联合国教科丈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R].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3、194、196、200.

 [参考文献]
[1]庄驹.人的素质通论[M].济宁: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2]周明星.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吴言.课堂重构:“知识为本”走向“生命发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3,(1).
[4]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R].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997.
[5]杨燕燕.世纪之交论我国教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3).
[6]欧阳玉.教育新理念——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1,(1).
[7]姜虹.培养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与关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8]UNESCO:  World  conference  on  higher  education,  World declaration o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vision  &  action, paris, 199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适应就业环境变化的高职教育对策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