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1)

2017-09-28 06:2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由技能为本走向生命发展(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

摘要:“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以此为基础,可将未来职业教育的创新趋势全面纳入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中,提出来来职业教育创新趋势的个人建构,即以个体生命的发展为出发点,通过职业教育赋予受教育者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关键词:技能为本;生命发展;可持续发展;职业教育;创新;趋势
  


    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通过的纲领性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人类有能力使发展持续下去,也能保证使之满足当前的需要,而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这种新的发展观包括持续性、公平性两大基本原则,持续性强调现在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公平性强调发展是主体的平等权利和发展因素之间的协调性。  “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实质是指个体生命开发的长度之持久、广度之均衡、深度之透彻”。①人的可持续发展涵盖了个体生命的各要素及其整个发展过程。从个体生命的组成上看,它把人看成是立体的、多维的;从个体生命的发展过程上看,它把人的发展放到更广阔的空间和更长远的时间上;从个体生命的发展质量上看,它强调了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连续性和完美性。这种发展观不仅重视对个体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而且重视对个体生命独立、自主和强大的人格力量之锻造,赋予个体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和能力,以提升其生命质量和人生境界。
    “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对职业教育的内涵作出新的阐释。目前流行的对职业教育的界定多以职业为目的或实质。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界定已经表现出其局限性一一把人看成经济的工具,职业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掩盖了人的其他一切可贵的禀赋。然而,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给经济世界提供人才:它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而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使每个人的潜在才干和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这既符合教育的人道主义的使命,符合应成为任何教育政策指导原则的公正的需要,也符合既尊重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由尊重传统和文化多样性的内源发展的真正需要”。②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技术与职业教育设计为“成为每一个人的普通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解科学技术、职业领域和人的价值以及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公民打下基础”,  “允许个性和性格的和谐发展,培养精神价值和人的价值,培养理解、判断、鉴别和自我表达能力”。③因此,笔者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应理解为:职业教育是以教育为方法,以职业为中介,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个体生命开发的全面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教育。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基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职业教育内涵的新界定,笔者认为未来职业教育将呈现以下的创新趋势:


    一、培养目标一一从培养分裂的人走向培养完美的人
    所谓人的分裂,就是指“为了训练的目的,一个人的理智认识方面已经被分割得支离破碎,而其他的方面不是被遗忘就是被忽视;不是被还
 原到一种胚胎状态,就是任它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为了科学研究和专门化的需要,对许多青年人原来应该进行的充分而全面的培养被弄得残缺不全。为从事某种内容分得很细或者某种效率不高的工作而进行的训练,过高地估计了提高技术才能的重要性而损害了其他更有人性的品质”。④反观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偏重的就是所谓“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这种职业教育理念是按照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里的“能力”特指岗位能力、职业技术能力或专业领域发展的特殊能力。  “从本质上讲,教育首先要以尊重和发展个体生命作为其理念的基本支撑点和全部实践活动的逻辑始点,乃至最终归宿,既不是工具之役,甚至也不是人才之用,而是塑造充分光大的主体精神和意志、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⑤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导致个体生命固着于某种特殊能力,束缚于某种特定职业,束缚于某一简单的劳动工序上,究其实质,就是生命功能的固着,生命价值和个体精神的被漠视。从人的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无法超越工具人的被动消极状态。从物质层面看,这样的个体生命势必不能适应劳动力流动市场,不能适应职业和知识技能的不断更新,由此导致的将是个体获得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手段——职业活动的丧失。从精神层面上看,其个性和潜质得不到充分发挥,作为人,他的个体精神和生命价值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从事职业活动是人们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即将步人社会的人来说,获取一定的就业能力是他们的第一需求,因此,能力的培养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应该废除的。只有赋予“能力培养”在职业教育中适当的权重,与人的其他方面特质的培养达到有机的协调和组合才能体现它的作用。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来看,  “培养分裂的人”的职业教育势必会被一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完美的人”的职业教育所取代。
    什么是完美的人呢?作为一个完美的人,在他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掌握研究与表达思想的工具,还具备“观察、试验和对经验与知识进行分类的能力;在讨论过程中表达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的能力;从事系统怀疑的能力;不断进行阅读的能力;把科学精神和诗情意境相结合以探索世界的能力”。⑥从这一定义上看,这种个体生命能真正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来看,只有这种所谓“完美的人”的个体生命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完美的人”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写的人本质上是一样的。
    那么基于“培养完美的人”这一理念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什么特征呢?最为本质的特征表现为:个体的主体性得到真正的还原,潜蕴的生命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永不枯竭的持续后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人。从能力上看,他们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和协调的发展,能真正“学会做事”;从知识结构上看,他们具备了合理的、浑厚的知识体系并以此作为其发展的支撑,  “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使他们能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使其与社会的发展、自身的发展达到动态的平衡。从智力上看,他们具有杰出的思维能力,怀疑和批判的思维品质,独立和自主的思维立场,开放的和多向的思维形态,具备强大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从人格上看,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生命价值和主体精神得到充分的重视,同时他们也懂得尊重他人的存在和社会的价值;作为完美的人,利·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得到完美的结合。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受教育者的生命活动——从机械性的适应走向创造性的适应
    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新的本质属性中包含“适应性”,笔者认为这个“适应性”可表现为:机械性的适应性和创造性的适应性。所谓机械性的适应是指:受教育者只能简单地去适应,而不能创造环境,不能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并在此基础上调整自身生命的各要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创造潜质。创造性的适应则是指:个体对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能达到充分的预见性,能自我发现和自我定向,能创造环境和重组自身生命的各要素以达到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对环境和社会不是消极地适应,而是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发掘自己的一切潜质来适应环境和社会,这种个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们具备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教育的本质功能不是如同物质生产领域那样批量地“复制”人,不是让年轻一代仅仅满足于适应和继承人类既有的文明,而是激励他们在承继既有文明的基础上进一步超越先贤,创造人类史上新的文明成果。
    使受教育者具备机械的适应性并没有发挥教育的本质功能,它只是基于现有的岗位,使每个个体都具有同一性的岗位能力,个体生命的差异性、自主性被抹杀了,个体被机械地束缚于某一特定的岗位。当这种岗位消失后,个体那种固有的机械性并没有消失,那么随着岗位的消失,他们就只有下岗或失业了。这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
 造能力的个体,无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更谈不上自我实现。无论其某一特定领域具备多么强的专业能力,如果缺乏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那么相应地,他们就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和推动力,在飞速发展的社会里,其发展也势必成了“强弩之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适应就业环境变化的高职教育对策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