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职教发展目标定位及其实施(2)

2017-09-28 06:58
导读:二、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的分类指导与梯度推进 20世纪末在我国广大地区基本实现小康,并从21世纪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有了较好的经济支撑
 二、职业教育迈上新台阶的分类指导与梯度推进
    20世纪末在我国广大地区基本实现小康,并从21世纪开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发展有了较好的经济支撑条件,但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状况的存在,仍表现出进入小康、比较富裕小康和高标准实现小康的差异,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也是重要的国情。教育发展与对策也要随之相对有差异,这样势必使我国的职业教育模块的选择和教育层次上的侧重点均会呈现差别。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职业教育,要以分类推进为基础再上新台阶
    1.实施多导向分流。在实施职业证书制度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学习者个人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对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在会考基础上实行面向升学和各种形式就业的多导向分流;对具有高中阶段程度的在职劳动者实行主要是与其本职工作相结合,旨在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多导向分流;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他们的多导向分流,主要应在就业后结合本职工作进行。根据我国国情,不宜走部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采用的大量毕业生直接进入短期高等教育学习的途径。因此,不能认为绝大部分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实行结合本职工作的多导向分流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不衔接”或“断流”。
    2.学校的布局结构、方式与规模效益不同。如从小康前的按区、县办职业技术学校,基本按行政区域设校布点,发展到实现小康初期,注意职业技术学校在地、市集中布点与区、县设点结合;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阶段,职业技术学校都在地、市集中办学,提高规模效益实现均衡发展成为主流;到了高标准实现小康的城市、农村,随着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职业技术学校有了按城镇发展前景和规模效益的要求和结合“二次创业”建设现代化学校的需求。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有某些变化。随着产业结构从小康前到小康后各阶段,先后从“一、二、三”产业排序,向“二、一、三”“二、三、一”和“三、二、一”转变,甚至高科技产业(有时又称之为第四产业)大量涌现,以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需求的日益增长,不仅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而且其职业基础宽厚程度和专业学习方式的灵活程度也不断提高。
    4.教师队伍总体水平不同。在进入小康地区,已经超越了教师学历低限达标的状况,开始向达到教学基本要求的合格型教师为主体方面发展;到了比较富裕的小康阶段,又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涌现出更多的科研兴教的学科带头人;到了高标准实现小康阶段,科研兴教也进入到新的水平,科研型教师逐渐成为教师队伍的主体。
    (二)在小康后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应讲求实效,采取梯度推进的策略
    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方式上,不论从一个地区自身发展的历史过程看,还是从一个较大区域中存在差异的局部区域的推进方式上看,都必须承认差异,在职业教育建设上缓谈“均衡发展”,应更多地引入市场调节机制,总体上要采取梯度推进的策略。概括起来有:我国东部到西部发展差异形成的梯度推进;县(市、区)内历史发展过程的梯度推进;局部区域的从南到北的梯度推进(如江苏省);平原到山区的梯度推进;城市中心向近郊农村、远郊农村的梯度推进(如上海市)等。

    三、职业教育改革举措的推陈出新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的需求,就必须在机制上注意灵活高效运转、综合配套改革。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深化教育体系改革。要顺应小康后学习型社会发展趋势,从满足社会成员不同教育需要的高度出发,沟通职、成教育与普通教育,探索现代终身教育体系。其中包括以学历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体系,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技能培训为主的行业(产业)教育体系。
    2.深化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与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社会办学制度化,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3.深化资源配置方式改革。职业教育阶段应从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优化资源配置的方式转化,包括: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调节与双向选择,市场机制在教育经费配置及其相关的教育物质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遵照“量力、量需结合,讲求实效”原则,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教育事权与财权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加强对教育投入的监督与管理;完善依法治教等。
    4.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模式是:(1)在目标模式上,构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以市场为导向的、面向大众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2)在办学模式上,形成具有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多纬度、全方位地满足区域和社区需要的特征;(3)在管理模式上,建立及时反映社会需求变化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使其与外界保持一种动态的联系;(4)在学制模式上,建立一个开放的、柔性的、以学习者为本的动态学制体系;(5)在教学模式上,构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柔性的现代教学模式。
    5.深化微观领域教育改革。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改革不能局限于宏观,要使正确的改革路子落实到微观“主战场”,让高适应度体现在人才培养的高质量、高效益中,这是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不使改革半途而废的根本举措。其举措是:(1)从根本上改善职业教育体系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消除职业教育中学科体系和实际职业体系的相互隔绝状态;(2)通过引进即时的职业领域内容,提高职业技术学校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使学校教学更能贴近企业现实;(3)促进职业能力的养成,仔细研究职业能力的养成和行为能力发展这两者之间的交互关系;将能力的养成作为一个基本长期的培养目标,来安排各个教学领域的先后次序、整体组织以及具体实施。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