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职业教育大众化与就业问题(1)

2017-09-28 06:2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职业教育大众化与就业问题(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职业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切莫窄化理

 〔摘要〕职业教育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切莫窄化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其功能和作用,国民教育结构体系需要重新划分,才能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的传统障碍;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强国之路,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中国国情的选择,必须引起国家的充分重视,需要当作第一要务来抓。
    〔关键词〕职业教育  大众化  就业


        职业教育大众化的本义是指职业教育的普适性、普及性、生活性、生产性的行动状态。国际社会也一直在倡导一种教育发展理想:职业教育普通化、普通教育职业化,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逐渐走向融合。①尽管这种教育理念实现进展很缓慢,但是人们一直没有停止探索。面对21世纪,对于我国来说,发展职业教育目前最直接、最现实的就是要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服务,提高公民素质,走大众化的道路为全面实现小康服务。

    一、职业教育大众化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一)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石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人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一直讲了那么多年,老百姓始终缺乏热情,深层原因是它的现实发展水平与人们的真实需要还是不相称的。国家政策框架中的实施保障措施还不得力,还不能有效地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有些措施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一般号召的多,具体落实的少”,没有完成预期的发展目标。社会评价地方教育的政绩还是以升学率为标准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力机制问题还没有解决。我国仍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阶段,产业结构和就业制度还处在调试之中,还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客观地讲,除了国外的独资企业,目前国内的许多就业岗位仍是显性的或是隐性的关系就业、人情就业,还没有进入完全的劳动力市场状态。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职业教育大众化的最低要求应使所有从业者在初次就业时,至少要经过3个月以上的职业技术培训,才能上岗,以提高工作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形成制度,规范要求是必然的。每个从业者须有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背景记录。理想化的要求就是社会的各级各类岗位都要严格实施就业准人制度,施行资格证书制度,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为职业教育大众化开辟了途径。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倡导下,2001年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已经发展到469所,使职业教育在低、中、高层次上相互衔接发展有了基础。我国城乡从业者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技术阶段的需求以及不同年龄人群的接受能力,而选择不同的教育形式。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巧%,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这是大得人心的事。高等院校的扩大招生一是能够满足人们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符合人们传统文化心理的接受程度;二是扩大对口升学能带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中等职业教育成为可持续教育,而不是终结性的教育;三是能促进有效就业,刺激就业领域的拓展,增强学校职业针对性和市场适应性办学。人人能“安居乐业”,社会的管理成本将会大大降低,文明程度也会提高。
    自学考试制度的完善,为职业教育大众化准备了条件。自学考试制度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柱和重要的教育形式。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上是一个创举,它圆了千千万万个因各种原因而失去就学机会学子的梦。它的规模是空前的,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它仍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自学考试制度要和社区教育体系的建设统筹考虑,衔接起来。自学考试在城市已经有了一些服务机构,但是在农村还缺乏完备的教学、考试的服务体系,还不能适应广大农村愿意进取的中学毕业生的需要,加强政策建设非常必要。自学考试打破了教育是一部分社会精英的专利,使高等教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自学考试是国家投入少,收益大,在人才培养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是职业教育大众化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已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二)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强国之路
    在2003年3月召开的全国第十次人民代表大会上,与会代表们非常关注的重要议题就是“就业问题”、“三农问题”。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战略选择。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始终是一个最大的政治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会,加入到国际劳工市场。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区分将会缩小。世界 500强企业已有很多家在中国落户,他们所需要的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一般是依靠本地化解决的。这就为我国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和走向世界的机遇。“世界工厂”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力素质,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人员素质,这需要按国际标准来衡量。我国的职业教育将面临着这个严重的挑战。王梦奎认为,“目前的中国还不是‘世界工厂’,而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1999年,美国制造业占世界20%,日本占15%,中国只占5%,出口额远在美、德、日等国之下,而且产品品种少,档次低,真正大而强的企业不多。2001年进人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1家,都不是制造业。中国出口产品构成中,加工贸易占50%以上,中国外贸200强企业出口值70%以上是通过加工贸易实现的。实际上只是世界加工厂的一个生产车间。”②我国的制造业虽然还处在低水平阶段,但是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世界 500强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这样的判断,因此他们捷足先登者已将家电行业、信息通信类的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来了。
    我国的就业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是很重视的,会议开了不少,文件也发了不少,在体制、机制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是,还缺乏系统解决问题的机制。有些只是围绕各自政府部门的职能本身解决问题。职业教育这个关键环节还没有被抓住。2002年7月召开的全国第四次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央、国务院试图解决我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问题。在今后二十年,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将面临着多重压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不得不迫使一部分职工下岗,每年又有1000多万的新生劳动力进入市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1.5亿多人,我们将依靠什么来创造这么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仍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如何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农村富余劳动力依靠什么条件实现有效转移。我国的人口资源如何转变为人力资源和提升为人力资本,如何适应国际化的就业趋势,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如何去争取全球劳工市场的份额。对此,我们还缺乏长远的战略研究,缺乏应对的预案和有效措施。因此,选择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战略,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职业教育大众化将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色
    如果从时代发展及人的发展需要来看,我国的国民教育体系从实质内容上应该由四大块来覆盖,即: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这是一个符合13亿人口国情的国民教育结构体系的划分。笔者知道这种提法不符合教育分类的传统,会引起争议和批评。可事实上,如果从个人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角度讲,高等教育本质上也是职业教育,只不过是一个分层、分级问题。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本身也是具有职业性的。一个只要有生活、生产能力的人,都是程度不同地接受了职业教育的。人们所习惯的对职业教育的窄化理解,也是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已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职业教育的作用关系重大,不可忽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职业教育大众化的问题,有必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教育大众化是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这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它将孕育着教育领域的变革。无论是从教育结构体系上、教育类型的划分、学校的布局上,还是从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和手段上都要予以全面的关注。还有政府的服务职能、社会服务体系、就业政策机制的建立,都要实现革新。由人的全面发展而催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了课程改革、综合教育、通识教育的进行,同时也需要大学招生自主权的配套实施,需要从考试制度上进行改革,需要从社会人才观上重新审视,需要新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引导。这是一个思想解放的过程,是一个就业文化更新的过程。
    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高等教育大众化是靠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这当然还不能说是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同义实现。但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还需要考虑政策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问题。要根据事业发展的进程,不断调整与高等职业教育有关的政策。同时也要面向大众,让人们能够上得起。国家要定向投资,扶弱济贫,培养社会的处境不利群体有条件或有能力向自强、自立方面转化。职业教育大众化,有利于克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职业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的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最近,新上任的教育部长周济提出要求:高等职业院校不要成为本科院校的末位。这说明教育部的领导层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也引起了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职业教育大众化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真实体现,能够提高全民的就业意识和就业素质。教育是知识经济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应更趋向于实际,更趋向于现实。而不是在“应试教育”的作用影响下,“脚踏两只船”,“这山看着那山高”,也不是“一个胡同走到黑”的僵化模式。职业教育的模式选择越是贴近人民群众奔小康的真实需要,越是容易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赢得人民群众的共鸣和呼应。国家把发展职业教育的任务交给地方,是有局限性的,在计划经济时期,有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是可取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地方政府
 也采取了随机应变的举措,在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式选择上,也是灵活的,成本意识增强了,注意了比较成本,“借船出海”、“借鸡下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等理念的实际转化效应,有力地促进了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态势的形成。许多地方也已认识到“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开始注重实效,追求精品,追求管用,不做表面文章。职业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将促进职业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终身教育的组成部分。这必将会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亮点和特色。

    二、职业教育大众化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就业
    (一)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社会就业比较充分”、“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人民安居乐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等提法,已把我国的就业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一个新的生活境界、生活质量的理想。“安居乐业”这是世世代代中国人的梦想和追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它将变为社会的现实、社会的真实。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的21世纪的庄重承诺,真实地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小康社会,对于人民大众来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安居乐业”。新中国成立以前,农民终生所追求和盼望的就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康社会;此后,则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追求。这是一种最朴实、最生动的生活理想的描述。目前,我国所实现的小康,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安居乐业”是小康社会的基础目标,也应是职业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关注的目标。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只有明确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才能实实在在地体现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对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应建立在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还需要在发展职业教育上下大力气,如果不是这样,小康社会的建设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职业教育是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将会促进就业文化观念的根本转变。职业教育大众化将促进社会公平化的实现,使人们树立社会职业平等观。消除传统的鄙视职业教育的意识,实现社会就业的公平与公正,淡化社会身份的区别和歧视,逐渐取消干部与工人的区别,居民与农民的区别,工人与农民工的区别,真正实现劳动者的劳动就业的公民平等权利。中国没有农民的小康,没有下岗工人的小康,就不会有真正的小康,这既是最浅显的道理,又是深刻的道理。
    (二)职业教育大众化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本增值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目的性和针对性都是比较强的,具有加速实现人力资本增值的功能,建立一个职业教育发展保障体系,要有长远的发展战略。我国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就证明了职业教育大众化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时,“农科教结合”、“三教统筹”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上一个项目,推广一门技术,培养一批人员,带富一批群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当地的老百姓至今还念念不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何由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和人力资本大国,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依靠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各级各类职业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加强服务创造性的培养,创造职业教育新的实现形式,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办出学校自己的特色。要有长远发展设计,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实现“订单培养”、“订单培训”,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发展职业教育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以促进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心,保持职教与普教按照合理的比例协调发展。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有所好转,各地因地制宜,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生源状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了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专业设置上,更加灵活,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了专业设置的适应性、超前性、弹性和动态跟进。在利用最新的教育技术设备,探索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上有了新进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人力资源的开发是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的。完成了“两基”任务的地区,要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适时地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进行劳动力就业和转岗培训。劳动力富裕地区,要拓展就业渠道,积极开展对外劳动力输出的合作,有计划地对进城务工的农民进行培训。量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可以拉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许多优秀的农家子弟期望能上中专、技校,是为了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吃上“商品粮”成为城市居民。如今是收费上学,不包分配,自己找工作,大学扩招,上职业学校难就业,已没有多少吸引力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最重要的是政策的正确引导。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升学的比例,鼓励优秀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直读高等职业院校,扩大专科升本科的比例,延缓毕业生的就业时限的压力,对学生个人,对国家都是有利的。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大学毕业后待业,总比中学毕业待业要好,只要社会就业政策是透明的,学生、家长都是通情达理的。另一方面,社会人力资本增值了,人力资本的储备增加了,一旦新兴产业发展,就有了高素质的产业后备军,这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
    (三)职业教育大众化将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就业工作是政府永恒的职责。职业教育的功能决定了它的作用,它是各级政府实现其功能的重要把手和载体。职业教育大众化将促进政府职能及时转换和兑现。
    第一,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青岛市政府根据多年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提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的理念,是有深刻意义的。生产力要素中最活跃的是人,人的教育水平、技能水平,决定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政府部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树立服务的主体意识,主动创造社会需求,引领社会需求。职业教育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不应是被动地去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进步、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应是主动地超前地培养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先进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可以引进,高精尖人才可以引进,可是大量的高素质的工人和技术员不可能全靠引进来解决。工人和技术员的素质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经济效益。职业教育的地方性与市场性是矛盾的。在市场经济的体制下,没有市场性,是谈不上地方性的。地方性一个方面反映了它的特色性、不可替代性、社会需求性,另一方面地方性应服从市场性。职业教育只有面向市场,才会有生命力。劳动力市场活跃,经济必然活跃,这是相辅相成的。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对我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