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民族职业教育发展初论(1)(2)

2017-09-28 06:58
导读:三、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又要注意切合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
   三、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术教育,既要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又要注意切合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不能简单照搬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做法,更不能以其他教育形式代替民族职业教育。近几年来,国务院先后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2000年7月,国家民委和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为民族职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民族职业教育应从各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时期符合民族特点和民族区域特点的发展路子。
    (一)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民族人才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于东、中部发达地区还比较低,经济结构较单一,仍以农牧林业为主。据对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广西、青海、甘肃、云南、四川等多民族地区的统计,各产业部门在社会总产值构成中所占有的比重是:农业为27.91%,  工业为47.25%,  建筑业为 11.92%,运输业为4.56%,商业为8.15%。与全国相比,工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6.38%,农业高出11.64个百分点,建筑业高出1.99个百分点,运输业高出1.33个百分点,商业高出3.33个百分点。这表明,民族地区传统的农牧业依然占主导地位,工业化水平还很低,第三产业发展不足。⑥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坚持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面向农牧林业生产,面向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帮助和带动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应把培养具有较高政治、文化和技术素质的新型农民、牧民和劳动者作为主要任务,要适应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需要,重点保证资源开发及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要进一步把职业教育与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与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有机地衔接配合起来,使智力开发、经济开发、扶贫开发和“星火计划”、“丰收计划”、“燎原计划”项目的实施能够统筹兼顾,相互促进。重点办好直接为农、牧、林业服务的专业,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结构的调整,扩展第二、三产业相关的应用性技术专业。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调整民族职业教育结构,建立职业技术教育的培训网络
    民族职业教育结构是指民族地区各级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及其专业设置和学生人数之间的比例组合,其结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技术人才的质量、规格和数量。长期以来,制约和影响民族职业教育结构有两大因素,即民族经济的劳动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劳动技术结构一般由尖端技术、先进技术、中等技术、初等技术、原始技术五个级别所构成,⑦而我国现阶段的民族经济中的技术结构主要以中等技术水平为主,其中还有大量的初等技术、原始技术的因素。⑧从形态上看,民族经济的技术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低重心的,受制于此,发展民族经济所迫切需要的人才就应是具有初、中级实用知识,掌握一定的生产技术的劳动者。因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并积极在初等教育中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是符合多数民族地区实际的。“目前,在‘扫盲、双基、普九’的基础上,在广大农村和偏远的民族地区,农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是经济发展和农业教育的基础”。⑨不过,从长远来看,为了提高生产力,促进民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应有超前意识,应适当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民族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得到相应的完善,除传统的农牧林业外,轻工业、重工业、商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发展起来,多元产业结构正在许多民族地区形成。民族职业教育根据民族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而调整自身的专业、类别结构,建立起与地方经济相协调,并有一定超前性的专业结构。同时,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复杂多样,现有职业教育资源又很不平衡,因此,民族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设置与调整必须考虑到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类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由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居住分散且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应是其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形式。在各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广泛开展各种实用技术短期培训,既可缓解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短缺、教学设施紧张、办学经费不足的矛盾,又可使职业技术教育更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挖掘和整合广播电视教育资源,通过卫星接收设备和电教设备,在民族地区的乡镇甚至村寨开设教学培训点。力争使经济比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的初中阶段毕业生普遍掌握一两项脱贫致富的使用技术,在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使农村初、高中阶段的毕业生普遍掌握适应农村产业化的生产技术,使之获得“绿色证书”,适应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和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的需要;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要继续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制度,逐步实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
    (三)改革教学内容,推进课程改革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更要结合各少数民族所属的经济文化类型开展教学。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着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我国民族地区主要有四大经济文化类型,即采集渔猎型、畜牧型、农耕型、商业型等。针对不同的类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各有侧重。比如,对于属于农耕型的傣、白、壮族等民族,其职业技术教育应突出作物栽培、选育、深加工技术等,而对于属于畜牧型的蒙古、藏、维吾尔族等民族,其职业教育应突出兽医、畜产品加工等。当然,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所变革。立足于民族经济文化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它根据民族经济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水平,融人现代科技内容,结合民族文化传统,既能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又能保证民族文化和民族自我认同,也易为少数民族群体所接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发展呈现出职业技术教育普通化的趋势,一方面注重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加强普通文化课程。民族职业教育应借鉴这一经验,既要加强专业基础课教学,增大专业适应面,以适应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专业技术的更新,又重视普通文化课程的教学,尤其要重视民族的传统文化背景,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维护其民族认同,引导和帮助他们正确对待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和落后成分,使职业教育与其传统文化教育协调开展。在教学方法上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实用技术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广泛开展与乡村文化技术学校、农技推广站的合作等。
    (四)重视民族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民族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有几个问题:第一,数量不足,教师队伍不稳定。民族地区许多职业学校或中学职业班缺乏师资,尤其缺乏专业技术课教师,教师中改行和外流现象很普遍。第二,教师学历偏低,素质不高。由于师资数量不足,许多学校不得不起用不合格人员充当教师,这必然造成教师素质和学历偏低。第三,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许多学校对教师选聘和培训缺乏规划和指导,专业课教师所任课程非所学专业现象非常普遍。
    为了保证民族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鉴于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师资普遍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稳定师资队伍
    民族地区工作和生活条件一般很艰苦,而且职业学校教师地位不如普通中学教师地位高,这是造成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各级政府应充分重视提高、改善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为他们创造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更多高水平教师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充分利用国家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承担为民族地区培训职教师资和管理干部的任务
    同时,民族院校及民族地区和各类高校应开设职业教育师资班,尤其要重视培养少数民族的教师队伍。
    3.注重教师专业结构和任职资格的评定工作
各职业学校要根据学校自身的特色和教学实际,引进专业课师资,注重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以利于专业和学校的持续发展。要实行专兼结合、面向社会公开选聘职教教师的用人制度,主动引进科技人员和有专业技能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建立起任职资格评定制度,形成人才流动的有效机制。

[注  释]
①孙若穷.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450.
②蔡寿福.云南教育史[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345.
③⑤哈经雄,滕星.民族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448.
④云南省教育厅.云南教育50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6.
⑥⑧何波,刘旭东.论民族教育结构的改革与发展[J].民族教育研究,1998,(1).
⑦韩宗礼.教育经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76.
⑨李尔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改革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2000,(4):75.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职教发展目标定位及其实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