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所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面向生产、服务与管理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体系主体框架的依据。鉴于深圳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整体上的转变,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未来深圳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相关行业的人才将成为人才需求的重点,深职院确定了与物流、电子信息、工业制造、服务业等相关的专业作为今后重点发展的长线专业和重点优势专业。冉如,深圳的服装、家具、珠宝首饰、印刷包装、酒店旅游业等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深职院设置了服装设计与工艺、家具设计、首饰设计、图文信息工程、现代包装工程、酒店管理、旅游管理等专业。与此同时,深职院还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社会急需的短线专业,以小批量、高频率、快节奏为特点为社会培养一些特殊行业的急需人才。
所谓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或针对一个行业岗位(如广告设计),或针对一组相关的职业岗位来设置专业。如深圳市的大、中型商场较多,但缺乏既懂软件管理,又懂硬件管理的商场管理人才,深职院就开设了商场管理专业,而没有像普通高校那样去设置商业管理专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反映了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上的较大差异。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应根据现代经济社会的特点,通过学科交叉与复合来设置专业。由于在生产第一线的工作往往是综合性的,必须用多学科的知识和多种技能才能解决,因此,高职教育在专业设置时经常要根据生产第—线要求跨学科的特点,将生产第一线工作的外在要求和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起来,设置复合型专业。事实上,随着现代生产、科学研究和技术中综合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技术岗位的智能内涵不断丰富,持续提升,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高职教育也要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深职院在近几年设置的专业中,也采用了学科专业交叉复合的方法。具体方法有三种:(1)将不同的学科专业复合起来,例如,商务英语、商务口语、物业机电与综合布线、外贸与国际结算、航运与港口管理等。(2)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复合起来,例如,服装设计与工艺、酒店餐饮管理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3)“先合后分”,即把一些技术成分较复杂的相近专业先复合起来,然后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和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分设若干专业方向,待时机成熟时,再将某些专业方向设置为独立的专业。
实践表明,深职院通过上述原则建设起来的专业群体初步显示出厂以下特色:第一,专业口径宽窄并举;第二,具有快速反应能力,能够较快地适应社会职业需求热点的转换;第三,重点突出,特色较为明显,能够较好地适应行业或产业结构变化和发展的趋势。
此外,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应以社会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丁商业的需要和就业趋势为依据。对学生来说,职业是其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非常现实的问题是,人是小的,世界是大的,这么小的个人怎样才能适应这么大的世界。更有甚者,现在正处于一个不可逆转的转型时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交替地呈现在人们面前,人们常用瞬息万变,用“数字化生存”来描述现代生活。高职课程只有不断创新,适应社会的近期、长远需要及当地工商业的需要和就业的趋势,针对性地调整目标、设置课程、更换专业,才能获得对未来职业世界与瞬息万变的知识社会的适应能力。
从专业和课程设置看,开设从机电一体化、航天技术、计算机、石油化工、自动化、农业、渔业、宗教、经济、管理、医学、艺术到服装设计与裁剪、理发、美容、摄影、栽培、手工、家政等各种实用性专业和课程。
培养职业者一直被看成是高职课程的中心任务。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之所以受欢迎,主要因为毕业生掌握了生产劳动技术,动手能力强,有好的劳动习惯,且能直接上岗。毕业生的这些优势得益于职业教育有针对性的教学工作。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运用现代化仪器设备、电子计算机于各种生产部门和岗位上的劳动技能的培养,专业和课程都是在充分的社会调查基础上确定的,多数职业教育系科都开设计算机服务技术课程,有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电子线路、程序设计、维修技术等。在教学模式上,职业教育强调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各专业系科的实践课程学时占总学时的50%或更多,实践课程由学院和企业派专人指导,学生必须到实际岗位上参加生产劳动。如,学习文秘专业的学生,要到办公室当见习职员;学习建筑专业的,要到建筑工地顶班劳动。而且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定期返校,汇报实习情况,与教师、同学共同探讨实习中的问题,并总结经验和教训。参加实习的学生可获得一定的报酬,企业可从实习生中物色雇员人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可直接录用。
事实上,高职课程目标的确定不可能单一地依附于某种取向,否则,高职课程就会因为封闭而失去活力。各高职院校可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教育哲学,选择某种适宜的整合模式。
再者,职业教育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着相互脱节的现象。由于多方办学,多头管理,造成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状态,使得学校布局不合理,专业设置重复,学校的规模效益无法提高。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与熟练劳动力的断层太大,加之经济发展的速度增快,职业教育的供给总量和质量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更是发展缓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与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存在脱节现象。各部门、各企业都按自己所需办学,而部门办学往往社会化程度不高,在宏观上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有的专业毕业生过剩,如从前几年“爆满”、“超大”的财会班,到这两年“渐小”规模组成的财会班,便是社会需求在学校办学方向上的“晴雨表”;而有的急需人才又缺少相应的专业来培养。如生物医学专业、电脑美术设计专业、社区管理专业和新材料新工艺专业等等。
鉴此,我们认为,在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有必要确立以省市地方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校际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专业设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规划区域性的专业结构及布局。(1)当地政府应根据产业分类和主导产业选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合理进行专业布点。(2)制定专业设置条例,规定开办专业的基本条件;社会办学机构设置专业时,政府要严格审查其办学条件。(3)成立区域性的专业建设审议委员会,统筹协调区域内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区域性专业建设审议委员会的主要功能是:打破狭隘的地区和行业界限,对本区域内各高职校需新设的专业,根据各校的优势及所属行业部门特点进行统一规划协调;对各校新设专业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进行审查、评议与检查,防止专业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指导并协助各校对传统专业进行调整与改造;对各校专业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这样有利于加强区域内专业建设宏观调控的力度,合理规划专业布点,促进各校建立各自的专业优势,进而充分地发挥规模效益,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及教学质量。
四、高瞻远瞩,与世界接轨,实现教育国际化
高职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存在着技能单一,知识面狭窄,缺乏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后劲,难于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这种状况将难以培养出“人世”及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具有多种知识技能,全面的素质和广泛活动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当今时代,知识经济从初露端倪到迅猛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强力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知识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就成了—种生存方式,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正在成为当前学校教育的主流精神。高职教育不能超然于这一时代潮流之外。教育国际化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所面临的良好机遇,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竞争范围的扩大、竞争速度的加快及合作越来越密切,都将给中国的职业变换提供充分的内动力。职业教育国际化表现在课程内容方面,就是要做到课程内容与国际接轨。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受旧有运行机制的影响很深,难以培养能够面向国际的职业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突出高层技能人才的培养,调整职业教育课程,借鉴职业经验,加大教育培训设施的投入,减少职业教育成果上的差距,注重人才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增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竞争力。要从两个方面人手:第—,积极向世界学习,加强与世界合作。比如,在课程建设方面,就要学习世界各国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注重课程的针对性、灵活性、发展性等特点。第二,培养国际性人才。高职教育要为经济主战场服务,要满足经济发展及竞争、合作的需要。我们必须主动㈩击,主动满足加入WTO后经济发展全球化趋势的要求。高职教育要时刻面向世界,为企业参与世界范围内经济竞争与合作丽培养“知识工人”。反映在课程上,就是要加强外语素质培养,加强国际法教育,加强国际贸易能力培养,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面对人世的形势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一方面,各行业、各地区对专门人才的需求一般是波浪式的,时而处于高峰,时而处于低谷。另—方面,在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背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业、新行业、新职业将会不断出现,一批批新的专业人才将出现短缺。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在保证整体稳定性的前提下,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面对不断变化的情况,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和改造,积极寻找传统优势专业的新的生长点,及时开发一些社会经济发展急需的短线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新类型、新规格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海峰.论高职专业开发的目标、原则与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 2003,(7)
[2]王慧华.部分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堪忧[J].钱江晚报1999年6月 22日
[3]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4]钱理群.强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分离是一种倒退[J].中国改革报,1999年6月2日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教育与职业,1999年第7期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