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教育如何才能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1)(2)

2017-10-01 03:55
导读:3.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创新。我们应变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模拟评价为真实评价,变内部评
 3.在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上创新。我们应变传统的形成性评价为发展性评价,变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变模拟评价为真实评价,变内部评价为内外部结合评价。要真正使这种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助推器。

就考试而言,在考试内容方面,不仅要考属于知识记忆性的知识,有关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方面的知识,更要考应用性的知识,考技术技能方面的知识。专业课考试则更应该在内容方面进行创新,可以到生产现场去收集一些与相关专业内容关联的问题,将其与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在考试方式上也要有所创新,要打破单一的书面考试、闭卷考试的方式,而采取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从评价主体来说,要改变过去那种任课教师“一手遮天”的局面。有些课程的考试评价要引入一线工程技术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共同评价的机制。

 

    四、不断改革是实现跨越的动力

    高职教育的改革是全方位的,但是当前,最迫切的是要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

    (一)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专业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扎实推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改革和建设,这是面对新形势下的新策略,是推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的必由之路。

    1.专业理论课进行适当综合。这里所指课程综合不是课程内容简单的加加减减,而是将相关知识按照逻辑关系进行重组、归纳、整合,系统地形成新的课程,并引进一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和新方法,以期达到对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使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实用的知识。由这样的知识转化成的能力必然对学生的就业产生直接影响。

    2.专业实践课注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毕业生的质量,而毕业生的质量的外在表现就在于学生是否真正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何才能充分发挥专业实践课程在这个方面的功能?我完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构建专业实践课体系。我们的做法是: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依据,以能力为基础,以实现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要求为目标。

    二是强化操作训练。为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我们采用模块实训法,以先进技术为导向,以“会用”为突破口,以社会用人单位认可为标准。例如,我院数控技术专业共设计了五个专业实践教学模块,通过模块的教学与实训,使学生真正实现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是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在这方面,我院采取了如下做法:①重组课程设计,增强系统性、综合性和创新性,规范毕业设计,严格设计过程管理,反对照搬硬套,提倡独立思考;②进行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考核;③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自己动手、自拟、自设实验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废除了实验实训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观察记录式的教学方式。

    (二)深化教学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并以此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是以选课为基础和前提。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更注重实际需要,更具运用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特点。它要求在更高层次上实行更加科学、有序的管理,要求更科学、更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组合与使用。因此,要实行学分制改革,必须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内部教学机制改革:第一,必须培养教师,使教师转变观念,因为学分制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无论是水平、能力还是责任心方面;第二,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制定一系列学分制管理的办法和运作规程;第三,必须认真制订一系列教学文件,包括学分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等;第四,必须强化考核,建立与之配套的教学考核标准和措施。另外,成功地实行学分制还需要十分注重对以下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一是要认识学分制的不足之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选课的自主性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性;培养计划的开放性容易导致教学计划执行的不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的监控难以到位等方面。二是要处理好以下关系:学生个性发挥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规范性与灵活性的关系;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关系;教学资源的不足与学分制要求之间的关系,以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等。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迎来了发展机遇期,最近教育部颁发了《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要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意见》的颁布对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跨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措施。

 

参考文献

[1]杨金土.高等技术、技术型人才和技术教育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5).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葛道凯.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职教育迈上新台阶[J].中国高等教育,2003(15—16).

[4]刘太刚.高等职业教育探索·创新·实践[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美国新课程标准推动下最佳实践的课堂建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