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2)

2017-10-01 04:03
导读:3、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新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

3、教学改革滞后,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相对陈旧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新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并无明显改变,远跟不上知识经济的社会化变迁,这其中有师资整体素质的原因,有教学设施的原因,也有教育观念的原因等等。

(2)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许多学校的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其前身(成人高校或普通专科院校)的影响,并未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三段式”仍占主要地位;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职业素质、人文知识等各部分的比例、结构不尽合理。另外,由于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许多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知识的更新与教材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高职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培养急需人才的目标的实现。

4、高职生源的数量、质量不容乐观。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普通高中生,二是中专或职高毕业的对口生,三是五年专的初中毕业生。由于职业教育自身体制不完善以及自身以外的种种原因,影响了学生的报考率与报到率。从质量上来说,普高生与初中生都是文化成绩最低的学生,职高与中专学生有一定的技能基础,但其理论知识基础相当薄弱,影响了高职阶段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加上高职院校办学底子薄、起点低、投入少、条件差、办学特色不明显,在教学管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培养质量上的缺憾,给高职教育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加大高职教育投入力度,迅速提升其办学实力

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资金是个硬道理。广开财源固然理想,但在目前人们对职教存在一定偏见的状况下,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应对高职教育切实重视起来,将其纳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切实承担起发展高职教育的重任,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财政投入,扶持高职教育,使其尽快打破维持生存的僵局,迅速成长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二)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规范高职教育

鉴于目前高职教育遍地开花、竞争无序、职教特色不明的现状,教育管理部门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根据经济发展需求设定高职教育规模,对适合开办高职教育的本科院校或中等职业学校做出限制性规定,保护现有的纯高职院校,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高职教育的办学规律,使高职教育步入正轨,突出特色。

(三)构建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形成开放型办学格局

打破自我封闭的现行办学模式,多渠道构建教育调节机制,与社会接轨,与企业结成亲密联合体,一方面可以共享企业的资源,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优越的条件,同时,还可以通过企业反馈,及时了解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略。

(四)加大内部改革力度,适应高职教育要求

1、转变教育思想观念,用高职办学理论指导各项工作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先导。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重要类型,具有独特的作用和地位。在实际工作中,明确办学理念,树立特色意识,根据高职的特点和要求,探索切实可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以培养出素质高的合格人才。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从群体上说是专兼结合的队伍,应能完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从个体来说,多数教师应既有教学能力又有该专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一是从企事业等单位选调符合要求的人员到学校任教;二是选派部分专职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生产一线锻炼或到条件好的实训基地进修;三是聘请“双师型”兼职教师;四是在高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注意培养和造就一批“双师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3、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内容,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需求原则、针对性适应性相结合原则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占到50%左右,减少不必要的验证性实验,增加技能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精神。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针对不同生源的学生,因材施教,追求实效。

高职教育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它的生成、发展和壮大自有它的一套规律,我们将在今后的办学实践中,勇于探索,以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微薄贡献。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