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

2017-10-01 04:0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职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

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高职教育以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面对高职教育的新形势,如何使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办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不断研究的新课题。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想,笔者从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入手,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粗浅探索,供有关人士参考。

摘要:本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性的发展对策,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制约因素  对策

 

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观念的影响,使高职教育没有相应的“名分”

在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学科型”教育长期以来一直是人才培养的唯一模式,许多人在思想观念上一直视其为正宗,而对其他教育模式持怀疑态度。就培养目标而言,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而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更推崇理论型、研究型人才。加上高职教育又是近几年的新生事物,起步晚,相当一部分院校是在中专基础上升格而成,人们普遍怀疑其办学实力。因而,社会各阶层不同程度地鄙薄职业教育,认为职教不正规、层次低。这样,学生及其家长就不情愿选择这类学校,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用人单位也低看这类学校的学生。一提职教,就和末流、大学漏、差等生联系在一起。这种观念可谓“深入人心”,成为现在公众的“共识”,甚至我们自己也不得不认可。

(二)区域经济不发达,导致对高职人才需求不旺

“经济社会的发展是高职发展的动力”,经济不发达会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培养的是一线管理与操作人员,企业少、不发达,培养的人就无用武之地。就中小城市而言,缺乏有规模、上档次、科技含量高、管理现代化的大、中型企业,高职人才需求量低;加之一些规模小、科技水平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企业,认识不到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在用人上只求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打算,这样,就出现了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业难,对高职院校来说就意味着招生难,没有生源,生存也谈不上。

(三)教育投入少,资金短缺,使高职教育只能处于维持阶段

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与学生个人学费。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的教育投入也是有限的,就是这有限的教育投入,也往往偏向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对职教则缺乏足够的重视;企业,是高职教育的受益者,但他们没有认识到职业教育和他们的密不可分的联系,把职教和培训看成消费而不是投资,加上社会缺乏相应的制度和约束机制,所以企业不愿承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入的不足和资金来源的单一,使得极其有限的经费在生源不足的情况下,只能维持正常运转,难以拿出大量资金投入硬件建设。因此,在教学基本设施——如校舍、教学设施、图书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缺口。学校基本建设上不了水平,正常的教学得不到保障,维持都会成问题,更无从谈发展。

(四)招生秩序混乱,造成竞争无序

高职教育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另类人才培养模式,它有自己独特的培养规律。目前,在高职招生办学方面存有滥上马、乱招生现象。如中专盲目升格,中等职教办高职班,普通本科院校办高职班或高职二级学院,一时间,高职教育遍地开花,这本身就使得高职失去特色——成为“普通本科减一点,职业中专加一点”的大拼盘、大杂拌。

高职院校在招生上不但要和同一类属的竞争,同时还要和本科院校抢高职生源,这种激烈的竞争形势带来了混乱的竞争局面——不实际的广告宣传(广告大战、自残夸大、超范围许诺、乱发通知书……)使得家长和学生如坠云里雾里,无从相信。这严重败坏了高职教育的声誉,扰乱了高职招生的正常秩序,影响了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五)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不够紧密

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对如何办好我国的高职教育,从上到下还缺乏充分的认识,各高职院校尚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高职教育正处于从普通高等教育脱胎、分离到形成自己特色的过渡、转型期。到目前还没有形成灵活有效的教育调节机制,高职教育还沿袭着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封闭的办学模式,“小而全”,独立而封闭,这种封闭的办学体制使产教、校企间的联合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人才培养和人才使用,供与求严重脱节。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诸多方面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市场调查和行业分析,陷于主观、盲目,由此而来,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缺乏科学的论证和系统的研究。总的来讲,没有形成开放型的办学格局,没有形成和社会、市场密切结合的、科学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调节机制。

(六)高职教育内部存在的种种不适应

1、教育教学理念滞后,管理体制不到位。

升格后,虽然步入高校系列,但短时间内从管理者到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教育观念上存在错位和偏差。其主要表现是:一是只认识到高等职业教育与其它高等教育的共同之处,而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特殊规定性认识不够,因而习惯于过去的中专教育或普通教育的思维定式,而不能适应高职教学;二是由于受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产生了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不正规”、“低层次”教育的错误认识,因而从自身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另外,管理上,一时还未能适应高校管理模式。

2、师资队伍还不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双师型”教师亟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即成为“双师型”教师。而许多高职院校的现任教师,绝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完全胜任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