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以就业为导向,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走出学科知识教育的困境,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保证,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难点之一。为此,我们通过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和教育质量年的推动,全面讨论和反思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功能的缺失及其根源,认真梳理了由整合职业能力所确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实践性学习的方式,制定了《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以岗位要求为依据,构建各专业职业能力目标体系;以就业为导向,建立柔性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围绕实践性学习的特点,倡导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开展保障体系建设,从而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该项系统改革,通过全力推进和运行,已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以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为依据,吸收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要求,建立学校和社会相融通、课程和岗位相衔接的能力标准体系,实施能力考核制度和能力证书制度。通过能力标准的建立、考核和颁证,引能力本位之路,举实践教学之纲。
2、以就业为导向,以订单式培养为方向,建立由专业(公共)技术实践课程、职业岗位实践课程和综合应用实践课程所组成的融企业的具体要求、职业的一般要求和个体的自主选择于一体的柔性课程体系,统筹零距离就业和创新生涯发展的全面需要。
3、根据主干课程学习的需要,递进式设计“全真”或“仿真”的职业任务,组织项目学习,形成“行业标准为引导,技术应用为核心”的专项实践项目教学模式和“双师导学,产学结合”的综合实践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制为模块,塑现代技术应用性人才。
4、以产学合作为依托,以服务专业群建设为主旨,以变就业压力为成功动力为目的,形成“专业群与实训中心”按公司化一体运作、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公司相呼应、从“企业定制模式”到“企业真实模式”的实践教学和应用环境,变一般的实践教学为超越校园、主动发展的成功教育。
5、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职业活动”与“学校教学”相衔接的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全面覆盖的主干课程主页、联合开发的教学软件和校企联动的“双师导学,产学合作”机制,打造数字校园,为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提供资源保障。
6、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教学纲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学习指南》和《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能力证书实施办法》为统领,构建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三项措施并举,发挥实践教学的系统推进作用。
通过以上改革,我们走出了学科知识教育的束缚,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践、培养与培训、就业与创业的紧密结合,促成了学校从“封闭”到 “开放”的转变,教学从“仿真”到“全真”的拓展,学生从“学会”到 “会学” 的提升。学院下属的理工、经贸、人文和远程四个分院,在“职业”校园的氛围下,形成了“制造”理工、“铜臭”经贸、“应用”人文和“信息”远程等各具特色的文化环境。随着学校办学实力的增强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越来越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就业状况呈现出“供需两旺”的喜人景象。
四、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和创新,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回顾自学校成立以来的改革历程,经历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所实现的转变是深刻而巨大的,这种转变既为学校的发展打下基础,又为学校的发展树立了信心。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继续以教育改革和创新为核心,通过争创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优秀学校,向示范性院校努力。
1、坚持以教育改革和创新来探索学校各项改革工作。增强学校在高职教育研究、应用电子技术研究、地方文化研究等优势领域的实力,扩大学校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影响力,力争体现示范性。
2、继续探索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使之成为为区域社会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现有“一体两翼”办学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体,以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为两翼,具有地方性优势,开放性特点的社区型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模式。
3、把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之中。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已有的基础上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在课程的设置、内容的整合、方法的选择上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4、在已有的以电子与自动控制、商贸、文管等三大骨干专业群为核心的专业结构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强、做新、做特”骨干专业,增强区域特色。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深化教育研究,探索教育创新,创建具有区域特点、产学合作优势、以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