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是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适应社会各行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在城乡劳动人口中,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只占2%,新成长的劳动力中,有30%在就业前没有经过任何就业培训。在现有的8000万青年工人中,实际水平达到高级工的只占1%,中级工只占10%,初级工和不具初级工的占8%以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达不到生产岗位的要求,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虽然有一定生产经验,但实际技术技能根本达不到他们的技术等级。对此,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应服从大局,服务大局,大力发展以培养就业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当今社会所需的人才是知识型、智能型、高新技术型人才。因此,所培养的人才必须由书本型、经验型向知识型、智能型、技术应用型转变。具体说,通过培训主要提高以下几方面素质:
1.具有获取知识、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具有技术扩散和应用的实践能力。技术进步的规律表明,技术扩散对于生产力发展的贡献远远大于技术革命,技术扩散的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而技术扩散要依赖于一大批掌握、推广、应用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培训学员使之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努力开发人力资源,是现代职业培训的根本目的所在。
3.具有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
4.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
四,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网络
1993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适时提出了职业资格准入制度。 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高职院校应用好国家政策,争取各行业部门的支持与指导,在高职院校内建立完善相应机构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管理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核的质量监控和管理。
要建立相应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在高职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开展面向全体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大量在校的高职生获得各类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实现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向社会开放,面向社会人员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五、以市场为导向输送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
学校人才培养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为社会输送人才,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学生的充分就业。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统一思想,提高对就业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择业。
3.开拓市场,建立就业基地。首先,我们要提前做好毕业前的准备工作,作好生源的统计及毕业生推荐表的填写工作,并组织有关人员对人才市场进行调研,为毕业生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其次,注意信息的收集,不失时机地抓好每一个机遇。要十分重视需求信息的获取与发布,重视网络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多渠道就业,在不断扩大和稳定省内市场的同时,向省外延伸,给学生多种选择的机会。再次,坚持面试,诚实守信。用人单位到学院挑选毕业生,无论多少,坚持用人单位对学生进行面试、考校,并向用人单位如实介绍学生的情况,我们既要坚持对用人单位负责的原则,又要对学生负责,尽可能多地把优秀的学生推荐出去。通过用人单位对我院的信任,和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不断扩大、巩固就业基地。第四,每年召开用人洽谈会,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通过洽谈会了解企业的需求信息,反馈毕业生的使用信息,探讨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要本着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的原则,与新老用人单位保持着密切的院企合作关系,保证学院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