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高职教育与市场联系紧密,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培养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人才供用人单位选用,学生自主择业,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高职院校率先走向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树形象、求发展,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职业教育;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
一、以市场为导向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在专业设置上体现实用性、前瞻性。
1.专业建设要服从经济发展和市场要求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依据。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要适应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后的新情况,中国加入 WTO的新形势、新变化,在建设新专业同时,对老专业注入新的活力。
2.专业建设要充分体现职业技术教育基本特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其培养目标、培养过程方式的不同。高职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以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基本途径;以企业、事业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设置对口的专业;以 “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贯彻专业建设这一基本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重视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体现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基本特征。
3,专业建设要体现“质量+特色”的办学思路
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及教育教学改革应以市场为舞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将提高教学质量和高素质人才培养视为办学的生命线。在专业建设中注重师资队伍“双师型”的培养、教材内容更新和实训条件的现代化,并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专业特色,不同专业有其不同职业特色、行业特色、教学特色。
二、以市场为导向改革课程体系
随着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日益接轨,高新技术的加速引进和应用,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是开放式的,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立足于对人才市场现状的准确把握和未来的预测。
高职院校在改革课程体系过程中,不仅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而且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高新技术的应用状况;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对所需人才规格要求的变化;及时了解人才市场的变化动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专业培养计划。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本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目的,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实际要求设置和调整专业。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进程,更新教学内容。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对职业技能标准的各项要求分解量化,深入到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去。要将行业科技发展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和职业技能的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及内容与相应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紧密结合,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国加入WTO后,国标竞争、交流与合作迅速增加,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也愈明显。高职教育应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人才培养中,要把英语、
信息技术和德育贯穿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对教学内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改造旧有的内容,融合适应国际化的课程内容,构建适应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世界通用人才。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