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建设之路(1)(2)

2017-10-01 04:57
导读: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
 3.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坚持走产学结合的道路,这是一些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能否真正办出高职特色的关键所在。产学研合作是以岗位和研究项目为结合点,把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的有效模式。

    (三)加强创业教育

    韩国汉城举行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强调“在培养学生能力时强调培养创业能力、创造性、集体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高职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强调其创业能力的培养,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帮助学生立业成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要教育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把求职者变为职业岗位创造者。不能“等、靠、要”,要立志自主创业。学校应开展相应的思想教育,在校园内通过诸如请有影响的私营企业家来校谈创业的经历,请创业有成的往届毕业生回校谈创业过程等等,营造出以创业为荣、创业有为的风气,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型企业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第二要抓好创业本领的传授,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开展创业教育,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懂得投资风险分析,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自主创业。此外还要为学生创造培养创业能力的物质条件,安排学生轮流进入校办企业,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实践性教学的最高形式,也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最佳途径。参加实际创业活动,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使用生产要素,如何开拓市场,如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有利于学生体验劳动辛苦及创业艰难。国内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实践经验证明,校办企业是培养创业人才的有效措施。

    (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特征,因为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与理论教学相适宜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这项特色的创建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包括校内外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最好集中投资办开放式、多功能的实训基地,为本地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有偿服务;二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如正在探索的“工学交替模式”“顶岗实践模式”“模拟现场教学模式”等。卓有成效的实践教学是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的可靠保证。

     (五)做好就业指导,广开毕业生就业途径

    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也是衡量办高职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指标。在加快步伐大力发展高职教育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解决的途径就是要真正培养出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线人才,在人才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部分人还能自行创业,为社会提供一批就业岗位。另外,要努力拓宽高职教育的生存、发展空间,可以尝试以不同形式为农村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开辟高职教育毕业生通向农村的渠道。我们应当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国情出发,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通向农村重大意义的认识。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要由迄今为止主要为城市、为二产、为国营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培养人才,逐步转变为全面为城乡、为一、二、三产业服务,为以全民所有制经济为主的多种所有制企事业服务,特别是要为农村培养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这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面临的共同任务,高等职业教育要率先进行开拓和实践。

    三、建设名师队伍 

    大学靠大师支撑,名校靠名师出名。师资队伍是高职保障教学质量体系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专业学术带头人,能够洞悉市场的前景和专业的发展方向。同时,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高职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同时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就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切实推进“双师型”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适合本校特点的高水平教师,是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树立品牌的关键。高职院校也可从社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引进或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的兼职教师,有关职业培养的课程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而且可以使专业易于调整,避免“因人设庙”,还可以降低培养成本,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一举数得。产学研结合的方式也是锻炼专业教师的重要途径。教师通过返回企业界参加工程实践,定期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开展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从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N].中国教育报,2003—12—13.

[2]刘  平.职业教育应以“特色”取胜[J].中国培训,2000,(11).

[3]叶春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的若干问题探讨[QB].中国高职高专网.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