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模式的反思与构(2)
2017-10-02 01:20
导读:2.课程目标:本科+技师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首先应当具有当代本科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感情态度方面,高技能人才除了应该具有现代大
2.课程目标:本科+技师
应用型大学培养的高技能人才首先应当具有当代本科大学生的基本能力。同时,在感情态度方面,高技能人才除了应该具有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精神、合作精神和心理素质等一般素质之外,还应该具有一个技能型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从事“创造性技能”劳动所必需的仓,j新精神和开拓能力以及健全的尤其是自律性和有恒性的人格特征等。④在这些能力和素质的基础上形成技师素质。在“应知”方面,要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本科生同类专业的专业知识要求。在“应会”方面,要达到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对技师能力的要求:“能够熟练运用基本技能和专门技能完成较为复杂的、非常规性的工作;掌握本职业的关键操作技能技术;能够独立处理和解决技术或工艺问题;在操作技能技术方面有创新;能组织指导他人进行工作;能培训一般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⑤
3.课程结构:模块+系列
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横向三模块,即通识教育模块、专识课程模块和特识课程模块 (见表1)。通识课程为一般生活作准备的文化和人文修养课程,应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选择那些基本的学科。据调查,机械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通识课程平均占总课时的26.5%,参照国内外相关课程的改革经验,该类课程的比重至少应提高到30%。e专识课程是指为特种事业准备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程,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态度等。调查显示,机械系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专识课程平均占总课时的53.5%,为了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该类课程所占比重应压缩到40%左右。⑦所谓特识课程,即以职业资格实训为特色的技能性课程。英国教学理论家罗米索斯基(A.J.Romisowski)将技能分为“再生性技能”(reproductive skill)和“创造性技能”(productive kill)。特识教育课程模块是习得两种技能尤其是创造性技能的关键,同时,它也是学生内化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和培养职业人格特征的关键。依据天津工程师范学院的经验做法,该模块课程比重约占1/3。⑧
这里的通识课程、专识课程与特识课程,不同于一般“三段式”的基础课与专业课。在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模式里(见图1),基础课是依附或从属于专业课的,这种课程模式的目标直指专业技术,是技术主义的产物。建立在素质本位理念基础上的通识课程与专识课程和特识课程是并列关系(见图2),是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文与技术的统一。
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课程体系是“纵向两系列”(见表1)。在必修与选修课的处理上,应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提高学生选课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将选修课分为限选课、任选课和备选课,限选课应体现分流培养的原则,任选课和备选课应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全方位地向其他邻近学科扩散。
总之,应用型大学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课程内容设计,应当以素质本位为基础,处理好人文与科技、通识课程与专识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职业定向性与职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的人才发展观和素质本位的教育理念,培养技术人文主义者。
(本文系孟庆国主持并获得2005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本科十技师》之后续研究,天津工程师范学院重点研究项目,主持人:周明星)
[注 释]
①陈厚丰,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211.
②汪玉萍.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制度障碍与政策研究.(EB/OL).http://www.jiuyehb.com/Article Print.asp?ArticlelD=381,2005-06.
③李宗尧,张明德,王义智,费重阳.技能人才培养[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④宋兴川,唐天红,何应林.技能型人才人格特征研究[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5,(2).
⑤胡文泉等.机械类“本科+技师”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5,(4).
⑥⑦周明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论——素质本位理念[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⑧潘望远,肖然.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路——简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本科+技师”办学模式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5,(7).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