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1)

2017-10-02 01: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为了顺利地进行课程开发,必须建立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主要包括课程理论、课程资源、课程政策和课程开发技术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开发  支持系统
 
    课程开发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能否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决定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质量。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为厂促进课程开发,保障质量,必须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持系统,,
    一、课程开发的理论支持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源自于现代课程论,是从普通教育课程论十分化出来的,并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而逐渐形成丁自己的特色,成为了现代课程沦的重要分支。我国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为起点,到20世纪90年代末,形成了我国职教课程理论的初步框架。期间,陆续引进的双元制、(CBE、MES 课程理论,不但为理论研究带来了活力,而且推动了职业教育课程的实践和改革,使得一些颇有影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在改革热潮中得以涌现,如富有活力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课程开发的实践和探索已经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课程理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中最为重要的是课程观的问题。课程观是对于课程的基本或—般看法,是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二种课程观,即学科本位、能力本位、人格本位。学科本位的课程观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能力本位课程观强调能了J中心,人格本位课程观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终身学习的意识、自主创业、积极生存的能力。各种各样的课程观都是在特定的环境厂形成的,有各种特定的功能,也需要特有的实施条件。在课程开发的实践中,实际上也不是单一课程观的使用,而是多种课程观的使用,片面地否认哪个或抬高哪种课程观,都是不妥的。科学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吸取了“能力本位”课程观中客观分析法的长处,吸取了“学科本位”课程观中强调系统阐述的优势,以及“人格本位”课程观的人格价值取向的合理内核,并赋予时代的特征,从而形成厂多元整合的课程观。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课程开发的技术支持
    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主要包括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课程方案实施、课程方案评价等步骤。课程开发本身是一项专业工作,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课程开发者要顺利地进行课程开发,必须掌握一定的开发策略、方法,技能和手段。主要有课程分析技术、课程设计技术、课程决策技术、课程平衡技术、课程文本编制技术、课程实施技术、课程评价技术等。
    三、课程开发的资源支持
    1.人力资源。(1)校长。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校长的办学理念至关重要,没有明确的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宗旨的学校是不可能有效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即使“开发”也只能是带有功利性质的课程开发。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什么是高职、为什么要发展高职、怎样发展高职等基本问题,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因此,为了实现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目标,校长在办学过程中既要遵循普通高等学校的共性要求,又要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建立起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观。(2)教师。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腾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核心,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3)课程管理人员。课程管理是为实现课程开发预定臼标,协调课程开发人员之间,课程开发人员与课程之间、与物质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决策、监督、指导等活动。课程管理人员主要指教务处和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对课程进行全程管理,包括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评价等。高等职业院校课程管理人员不光对课程开发进行管理,还应直接参与课程开发。(4)课程专家。课程专家是掌握课程理论和技能的专门人才。课程专家能在高职课程的编制、实施和评价等其他有关方面提供提咨询服务或技术指导,甚至参与具体开发过程,这对提高课程开发质量很有帮助。在国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专家、课程设计专家不是来自于教育教学机构,而是来自于企业,来自于用人单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课程专家很少,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定程度地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5)行业人士。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课程开发的全过程必须依托行业和企业,行业和企业成为了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院校不但应与企业共同在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编制课程,还要积极与企业合作,使企业直接参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和评价。如何在高职院校与社会用人单位之间建立一条有效的沟通途径,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时反映到高职课程中来,建立行业人士参与课程开发的机制,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6)教育行政人员。目前,对于课程开发,各个高职院校自行其是,即使想做好也显然是力不从心。有关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宏观上做适当的调控是完全必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种课程开发在操作上的复杂性和成本上的昂贵性所决定的。为了更有效地在高职院校与社会需求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传递各种必要的信息,教育行政部门有义务在参与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学校之间建立起网络,创设条件,使各种交流更加有效与高效,更好地促进课程开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还应根据各地高职教育的整体情况,对现有的高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统筹使用各校的教学资源,以求达到最佳配置,避免课程开发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7)学生。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排斥在课程开发外,认为学生是学习者,是课程的接受者,课程开发是教师的事。事实上,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高职课程开发可以归结为出发点是学生,归宿也是学生。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学生的课程开发参与权是不能忽略的。高职院校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配合教师进行课程开发,以开发出针对性、适用性强的课程。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IT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研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