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订单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课程改革与建设(1)(2)

2017-10-02 01:44
导读:6.考核方法多元化。考核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法
   6.考核方法多元化。考核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教学得失和教学工作信息反馈的一种手段。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法改变了传统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转而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地位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如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则要重点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角度、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与实践操作技能,突出学生能力的考核。考核方式呈现灵活性、多元化,改变“唯卷唯分”的观念,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论文写作与实验实习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报告相结合等多种考核方法。
    二、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1.科学处理职业人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关系。订单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课程设置必须以职业岗位 (群)培养目标定向,紧扣订单企业岗位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满足订单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使课程知识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零间隙、专业技能与岗位规范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保证学生能够掌握专门化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
    订单培养模式下,课程设置应具有高等教育相应的课程特征,同时,以人为本的高等职业教育观要求我们应着眼于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为此,高等职业教育要确保学生所学领域能够处于领先地位,能够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需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不断变化的专业要求,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2.正确处理针对性与适应性的关系。订单培养目标直接面向职业岗位(群),决定了其课程开发须以逆向顺序法为思维方法,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分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得出若干项能力目标与要求,再将其组合成教学单元或课程。课程设置要求打破学科间壁垒,组成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要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在强调针对性的同时,高职教育还必须强调其适应性,即学生对职业的适应面和对职业发展的适应能力。虽然按订单要求培养的学生已经成为企业的“准员工”,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技术进步迅猛,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们的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以及大量新工作岗位不断产生,必将出现较高的换岗率。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考虑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这也是学生今后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要针对受教育者将面对的职业,关注学生的适岗、应变的就业竞争力。在课程体系构建时,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岗位迁移能力,注重针对性和适应性的有机结合,重视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的结合,学科知识与技术知识的结合,专业知识与职业素质的结合,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协调处理学术内容与职业技术的关系。在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中,要打破以工作定向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中,要将学术的知识和职业的知识与技巧进行有机融合。一方面,应将更多学术内容整合到职业课程中;另一方面,必须在职业课程中充分体现本专业最基本的核心原则,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提高核心的学术能力,保证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用系统化和组织化的知识培养学生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供给学生较为宽泛的职业技巧。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4.均衡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等职业教育首先要强调实践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受教育者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主要方面,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学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体现在课程建设上就是要真正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原则,改变在传统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通过重组课程结构、调整教学内容,使专业实践教学课时占整个教学课时的50%,并开发“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起理论指导实践、理论服务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四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结合、课程与证书融合、教室与实训室整合、教师与师傅混合,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目标,使教学与实践零距离、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过渡,使培养的人才达到职业要求。
 
参考文献
[1]林  苏.“学做合一”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2006(02).
[2]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苟建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探索[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米  靖.论现代职业教育的内涵[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19).
[5]雷正光.高职课程及其体系和目标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2005(06)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谈高职院校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及整体解决方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