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1)
2017-10-02 01:20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模块化课程是实现中高职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
摘要:模块化课程是实现中高职合理教学衔接的基础,有助于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高职课程模块化设计应符合专业设置标准、学生个性选题要求以及市场需求,要易操作、易推广。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和行业发展需求,可将课程分成基础理论、行业技能和学科前沿信息三类模块。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模块;基础理论;行业技能;学科前沿信息
一、国外职教课程模式的探索及启发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我国引用的国外职教课程模式主要有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加拿大CBE模式。“双元制”以职业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MES”以技能分解为框架构建模块及模块组合,“CBE”以能力分析为依据组建模块,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这3种模式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
以上3种课程模式各有所长、特点各异,但究其本质,可归纳出以下共性:
第一,体现了核心课程的理念。3种课程模式不以学科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从职业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能力本位和知识的“必需、够用”,重视职业分析,反映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课程范型——核心课程的理念。
第二,课程结构模块化。模块化的课程结构,不但能及时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不同学习基础、发展需求各异的受教育者的需要。
第三,课程综合化。由于教学内容取舍的依据是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因此绝大多数模块都以某一能力或技能的形成为主线,把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每个模块几乎都是以“问题为中心”进行综合化的典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些模式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其课程开发方法已成为改造传统职业教育弊端的有利武器。
二、课程模块化设置的优势
模块化思想起源于工业生产,其目的在于简化设计和制造工作,缩短产品和设备研制时间。例如,加工零件时使用的夹具大都是由夹紧零件、定位零件等不同功能零件组装而成,可将这些功能零件事先设计和制造成各种结构和规格的模块零件,然后按专用夹具的结构需要,选择模块零件进行组装。
高职一个专业类中常有多个专业(或称专门化)方向,因而在课程体系结构上适合于专业分枝型结构。在各专门化教学计划中,课程种类基本相同,这就为课程模块化提供了用武之地。从现代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看,学生越来越成为教育的主体。课程模块化的设置,使学生既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安排学习时间、掌握学习进度。
课程模块化就是将各种课程分别编制成在深广度上有差异的几种模块,如技术教学(1)、技术教学(H)等。各学校的相关专业可以按照需要选择各种适用课程模块,再加上少量自己开发的课程,组合成专门教学计划。
三、课程模块化设置的方法
(一)课程模块化设置原则
课程的模块化设置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够用、实践”为主。同时,需要课程资源信息库的支持,以为学生提供直接的学习支持服务。课程模块设置要符合如下原则:要有专业设置标准,专业设置符合培养目标,符合高职
人才培养的特点;符合学生个性选课和新知识引入的灵活性要求;符合市场需求;课程前后衔接有序;易理解、易操作、易实施、易推广。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