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1)(2)
2017-10-02 01:51
导读: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从横向看,它紧紧围绕着职业活动这一核心,把专
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从横向看,它紧紧围绕着职业活动这一核心,把专业课综合为三门: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计算,以此覆盖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纵向看,所有课程都分为基础培训、分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且呈阶梯式逐渐上升。无论哪一阶梯的培训,其专业课程都是围绕专业实践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地开展。实践活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主导地位。但是,这种模式对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有较高的要求,否则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3.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简称CBE/T)是一种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想,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能力本位课程开发模式,我们称之为能力本位课程模式。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广泛吸收多种课程观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课程模式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企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减课程内容。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训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
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强调以能力作为课程开发的中心,以能力为主线设计课程。所传授的知识是为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服务的,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此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以获取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的能力为标准,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约为1:1。能力本位课程也有其不足:它的能力分析是从行为主义的思路出发,把职业能力分解为一些细小的任务、要素,这种方法对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是难以进行分析的,而且在当今社会,以胜任一种工作岗位为要求的课程开发,很难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受到限制;同时,这种课程模式的知识体系比较零碎,不利于学生的继续学习,它对师资水平要求较高,所需投入大。
四、高职课程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打破单科三段课程模式的探索。在高职护理专业,在确定“2个岗位群,10大综合能力模块,51种能力要素,2大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了“1234"人才培养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以培养专业护理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主线),抓好两个突破(突破护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突破原有课程框架,重构新的课程体系),坚持三不断线(在实施教学计划中坚持政治思想教育不断线、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不断线,计算机和英语训练不断线),实现四个扩大(即从对病人的单纯护理扩大到对健康的维持与促进,从功能护理扩大到整体护理,从个人扩大到群体,从医院扩大到社区和家庭),培养医德高尚、技术精湛、富有爱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职业素质和护理操作技能,适应临床第一线和社区医疗护理需要的高级护理技术专门人才。
在生态养殖专业教学改革中,在确定“10大综合能力模块,20种能力要素”的基础上,借鉴“核心阶梯课程模式”和“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开展“顶岗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产学结合安排方式上,让学生在校期间直接到学院的实习基地“一场四园”顶岗实践。低年级采取“并行式”(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在院内养殖场进行工作实践);高年级采取“交替式”(即全日制学习与全日制工作学期交替)。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学和产业结合;学校和企业结合;顶岗劳动和学习结合;产学研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打破原“学科型”的教学体系,重新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强调职业岗位群意识,在能力培养上强调综合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群适应能力三者的结合。课程安排上,学生入校后就进入基地,半天学习半天参与生产管理,学生顶岗实践时按照“任务到班、责任到人、学生管理、教师指导、阶段考核、联产计分(酬)”的24字方法进行管理,学生边学习、边生产、边提高,从而培养出品德好、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能赚钱、勇创业的应用型高等生态养殖技术人才。
在当前的高职课程改革中,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课程观,理解和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真正涵义,突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按照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培养方案及构建课程模式,我们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改革才会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张尧学.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晓 明.整体性课程结构观与优化课程结构的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3]黄尧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J].职教论坛,2005(5).
[4]郑晓梅.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3(19).
[5]卢学红.高职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与思路[J].职教论坛, 2004(1).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