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1)(2)
2017-10-02 01:58
导读:五、活动课程设置的内容、设计思想与学习要求 我院活动课程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构成一个体系。 (一)内容体系 1.文化类模块。(1)思品活动课程(思想
五、活动课程设置的内容、设计思想与学习要求
我院活动课程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构成一个体系。
(一)内容体系
1.文化类模块。(1)思品活动课程(思想教育活动、品德教育活动、军训活动、法制教育活动、信用教育活动)。(2)文体活动课程(文娱活动、体育活动等)。(3)人文活动课程 (文学艺术欣赏、社会科学讲座、人文学术争鸣等)(理、工系)。(4)科学活动课程(自然科学讲座、环保活动等)(文、经系)
2.技能类模块。(1)学科技能活动课程(单科技能训练)。(2)职业技能活动课程(职业资格证培训)。(3)智力技能活动课程(思维训练、学习方法与操作程式训练等)
3.发展类(素质类)模块。(1)基本素质活动课程(智能素质、情意素质、人格素质)。*(2)适应、就业活动课程(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就业指导、职业角色塑造等活动)。(3)创业创新活动课程(创新意识、创业设计、市场调研、产品研发等活动)
具体科目由各系、各专业根据三大模块自行定义。
(二)学习要求
以上三类模块活动课程紧密联系,共同组成了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因此学生在选择课程,形成学习方案时有一个最低的拼盘要求:加*者为必选课程,其余类则要求从后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一项,以体现课程培养的完整性。
六、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的实施
1.课程与活动教学的实施,要充分体现国际、国内高职课程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以活动、实践训练为教学载体。采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没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实施计划的全面落实。各系要合理安排课程。要认真按照活动课程管理的要求,确保所有专业按规定开齐学院规定的活动课程,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课程门类及课时,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的课时量最低应不得少于总课时的 20%。
3.推进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为核心的活动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活动课教学的效益。教师要注意优化教学过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
4.课程与活动教学的实施要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与实践训练。为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探究和体验,了解社会,增强责任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七、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的评价
1.专业评价。院加强对各系部、各专业实施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的督导与评价,督促各专业认真落实活动课程计划,切实开好活动课程,并把活动课程实施作为评价执行国家教学计划的内容,纳入对各专业办学质量的综合评估指标之中。
2.教师评价。重于对教师在活动课程中的组织、开发、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
3.发展性评价。重视其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技能、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评价标准上,注重以学生“自我参照标准”为主。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式上,可以采取考试、考查、汇报、表演、观察、竞赛、参观、成果展示、总结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八、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的管理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1.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由学院统一规划、管理。各系部、各专业制订活动课程科目,并组织实施活动课程的教学。
2.活动课程教材的开发和管理。各系部、各专业自主编著活动课程教材或讲义,但在编著时必须向学院教务处进行申报,经学院审核批准立项后方可进行;教材使用前,须经学院学术审查委员会审定。
3.教学管理。各系部在学院教务处的领导下,负责对各专业实施活动课程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导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
[2]单嵩麟.高职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通讯,
2003,(8).
[3]胡国英.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职教通讯,
2004,(1).
[4]谭移民,钱景舫.论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J].教育研究,2001,(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