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1)
2017-10-02 01:5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高等职业教育活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研究(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动课程和教学是一门能够较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活动课程和教学是一门能够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活动课程与教学反映的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活动,其实施有助于职业教育超越单一的知识教育或书本教育模式。同时,实施过程是一个基于校本的课程发展过程,可以通过课程改革,建立起一种合乎时代和职业教育课改方向的课程文化。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活动课程建设 活动教学
为了促进我院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我院对加强职业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展活动教学工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2005年作为创新项目参加了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得到了高度评价。
一、活动课程建设与开展活动教学的意义
职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养成高职生现实的职业能力为宗旨,以从事现实的职业活动的任务要求为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新型课程形态。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是一门能够较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反映的是一种开放的教育活动,它的实施有助于职业教育超越单一的知识教育或书本教育模式,并通过课程改革,建立起一种合乎时代发展需要的,符合职业教育课改方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文化。
二、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活动教学的基本要求
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活动教学的开展要有地方特点和时代精神。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等的特点和需要,同时要体现开放性和前瞻性。活动课程的开发与活动教学的开展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特点,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工作能力。活动课程的类型分为必选课和自选课两种,以自选课为主,资源形式要体现多样性。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活动教学的开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反映了各方的发展需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三、活动课程设置的目标与活动教学原则
(一)目标
首先,着眼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对地方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其次,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实践能力。第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第四,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诚实信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的文化教育,全面提升高职生的综合素质。
(二)原则
1. 高技能性原则。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必须培养生产现场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活动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发挥活动教学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导向。
2.能力核心原则。高职活动课程与活动教学相对于高职学科课程来讲,更加强调以应用为中心的主旨地位。活动课程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让学生懂得“怎么做”,并且“能做”、“会做”。
3.多元整合的策略原则。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要具备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及较强的综合职业技能。因此,活动课程内容要以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目标培养的实际需要作为内容取舍和结构组合的标准,对课程内容作纵向和横向的多元整合。
4.开放性原则。要求活动课程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的调节机制,能对整个社会的经济、科技的发展与市场需要做出快速反应。
5.整体优化原则.实施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社会需求、学生基础水平、活动课程目标之间的协调关系;二是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平衡关系。三是课程之间的统筹关系。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6.个性化原则。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要求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必须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伦理。同时,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有权自主选择课程。
7.特色化原则。活动课程体系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的结合上,一定要重视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创建特色课程,构建产学研结合的活动课程模式。
四、活动课程的课时分配
根据高职课程教学计划的要求,各专业活动课时的安排应等于或大于40%,分配到每教学周,按每周20节课计算,则每周活动课时应在8课时以上。各专业应根据学生三年的学程,系统安排好各专业的活动课时。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