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教学灵感(1)网

2017-10-04 05:3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论教学灵感(1)网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教学既

摘要: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在充满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灵感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教学灵感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因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只要教师对专业执着追求,热爱学生、关心和了解学生,有明确的教学创新动机,有一个良好的心绪,善于捕捉教学灵感来临的时间,能进行长期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就能激发出教学灵感。

关键词:教学灵感;灵感激发

Abstract: Teaching is not only science but also art. Teaching inspir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creative teaching. Teaching inspiration is a mental activity which involves teachers' and students' high瞫pirited and active thinking that can immediately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should be solved or have not been solved for a long time. Teaching inspiration will be aroused if teachers firmly pursue in their specialties, love and understand their students, and if they have a fine mood and are able to do the long瞭ime arduous creative work.

Keywords: inspiration;teaching inspiration;inspiration stimulation

灵感(inspiration),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地球上最美妙最神奇的思维之花,是激发人类潜能的智慧源泉。

在深奥的科学创造活动中,离不开科学灵感。科学灵感是科学家在创造达到高潮时出现的一种最具创造力的心理状态,此时此刻科学家会突然做出重大发现,科学史上这种事例说不尽、道不完。如凯库勒乘马车时猜出碳链结合的秘密,阿基米德洗澡时悟出浮力定律,门捷列夫在梦中完成元素周期表等等,无一不得益于科学灵感。

在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离不开艺术灵感。艺术灵感是艺术家创新的动力。艺术灵感“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艺术家都非常珍视,及时把握这突然而来的兴会,或瞬间闪现的构想,往往急不可待,以致停著推杯、披衣伏枕,去记下那不期而至的文辞、诗句、图形、舞姿或旋律。

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在那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更是离不开教学灵感。教学灵感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最具创造力的动态展示,是师生尤其是教师用整个生命与教学活动相撞击而产生的创新火花。具体地说,教学灵感是指教学过程中,师生情绪处于奋发激昂、思维处于活跃升华状态时,由于外界某种事物或诱因的启发,突然使正在探索的或者长期探讨而未解决的教学问题或难题得到明确解决的精神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论语》里就有“教学灵感”的描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究竟是什么,至今学界见仁见智。我们认为,“一以贯之”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灵感”。

让我们再回到前面孔子的教例,曾参在孔子多年悉心教育下,对孔子学说已经融会贯通,与孔子“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孔子只要稍加点拨,灵感便不期而至。“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灵感也只赐予像曾参这样有准备的头脑的人。当然,孔子也不愧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能在曾参长期进德修业的基础上,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激发曾参的灵感。孔子之后的我国另外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孟子主张的“自求自得”、激发学生的“良知”“良能”等,实际上也是指教学中的灵感。

我国古代教育史有关教学灵感的思想精华,到了当代更是为许多优秀教师所继承和发扬。如江苏特级教师邱学华创立“尝试教学法”便是得益于教学灵感。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呢?长期以来,邱老师一直在苦苦地思索这个问题,传统小学数学教学都是教师先讲,学生后练,能不能让学生先练,教师后讲呢?灵感袭来,使邱老师创立了尝试教学法。[1]

上海特级教师钱梦龙更是对教学灵感有独特的见解,钱老师认为:“教育艺术则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具体展示,而‘创造性思维’这东西,多少带点‘空灵’,靠点‘悟性’。”[2](43)众所周知,钱老师这里所说的“空灵”“悟性”以及人们常说的“应感”“兴会”等词汇都是我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灵感”的文艺心理学术语,与“灵感”具有相同的涵义。

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研究和探讨教学灵感呢?

第一,教学灵感有利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教学灵感是一种普遍而又重要的教学心理现象,是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体验过的心理现象。教学灵感是师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质的飞跃,是师生思维活动处于最积极、最高涨、最富有创造性时的高峰体验。教学灵感可以使师生思路通畅、想象活跃、反应灵敏、精神饱满、注意专注,使师生能排除其他各种无关因素的干扰,摒弃习惯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一种酣畅顺适、得心应手之感,这就有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

第二,教学灵感有助于教师对教学整体把握和构思创新。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常常积累了不少材料。但是,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择最正确最科学最有价值的知识教给学生?这是许多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感到最棘手和最容易卡壳的问题,这其中缺少一个能“一以贯之”的东西,犹如珍珠需要一根线加以贯穿才能成为项链,教学灵感就是这根线,它能使教师做出高层次选择。尽管备课过程中,教学灵感的作用似乎不那么明显和具体,但教学灵感在潜在中却起了组合和导向的作用,使零碎的材料上升为系统的教案。这是一个飞跃,教学灵感所选择的新的教学构思,并不是用逻辑推导的方式一步一步得出来的,它具有跳跃性,教学灵感袭来时,教师常常有豁然贯通的感受。如魏书生老师在备课时,本来是按“基本思想”“写作特点”“段落大意”等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准备,但又感到这些东西自己在中学学习时也记了不少,而很少看,即使当时看了,至今也没有什么印象。如何把大量庞杂的语文知识“一以贯之”呢?魏老师整天都在思索着这个问题,一次备课时,魏老师偶然抬头,看到窗外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时,教学灵感油然而至,语文教学中那大量的庞杂的教学内容不也是由主干、分支所组成的“知识树”吗?

第三,教学灵感能使教学过程达到高效能和高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当出现教学灵感时,教师往往会感到教学会出现前所未有的高效能和高速度。例如,在教学灵感状态下,有的教师常常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妙语连珠,神采飞扬,真乃“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听课者无不惊叹教师的学识渊博,神采飘逸;有的教师频频提示、导引,师生竞相问答,课堂气氛热烈,在师生思想碰撞中,时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成果,使教学达到出神入化、妙趣横生的最佳境界;有的教师往往提要钩玄,启发点拨,打开学生的心扉,话虽不多,却是画龙点睛,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浓厚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生成教学灵感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先要揭开“灵感从哪里来”这一科学难题。令人欣慰的是,最近,我国心理学家对这一难题的研究有了重大突破。据报道:为解开“灵感生于何处”这一谜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跃嘉、罗劲领导的课题组,以传统的谜语做实验材料,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记录实验参加者的脑部活动,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实验中,心理学家们绘就了分别表示“困难”(或有顿悟)和“容易”(或无顿悟)的脑电波形,相减后得到一个波峰为380毫秒的负波,并找到这条“N380”波线在头皮上的分布区域。偶极子分析表明,“N380”起源大脑“扣带前回”区域,这与他们的FMRI脑成像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灵感并不为少数“天才”所独有,它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前者包括概念、判断、推理,后者实际上就是想象、直觉或灵感。[3]

我国心理学家对灵感产生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说明灵感并不是少数“天才”的专利,而是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有机结合,一般教师或者学生经过努力,同样可以激发教学灵感。下面,主要从教师角度谈谈如何激发教学灵感。

第一,教师要对专业执着追求。

我们在对灵感的研讨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了少数兴趣广泛的多才多艺者外,绝大多数专业创造者只会出现与其专业有关的灵感,如科学家只会出现发明创造的灵感,不会出现创作的灵感;反之,作家只会出现创作的灵感,而不会出现发明创造的灵感。而且,这种专业灵感与其对专业执着追求正相关。一个人愈是热爱其专业,愈是执着追求,其专业灵感出现的频率便愈高,这是因为专业性做功语言的积存是与灵感的产生、发展、加工有着深刻而密切的联系。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教育交往中的言语困境探讨(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