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交互教学是当今备受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推崇的教学模式。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强调阅读策略的运用;小组的讨论体现一种有结构的对话;“教师”角色逐渐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轮流担任“教学领导者”的角色。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心理机制为:首先,形成正确的阅读态度和阅读观是交互教学中认知策略学习与应用的前提;其次,认知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是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中心环节;再者,理解监控是交互教学促进阅读理解的核心要素。最后,有结构的对话是联系认知策略、理解监控及阅读态度的纽带。
关键词:交互教学;基本特征;心理机制
交互教学是A.S.Palincsar和A.L.Brown在1984年的阅读教学实验中发展起来的。[1]交互教学(Reciprocal Teaching)是通过师生有结构的对话促进学生阅读理解的教学方法。在交互教学中,师生互换“教学领导者”角色,轮流承担教的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提问、澄清和小结等阅读策略进行教学对话,共同实现对课文意义的建构。
交互教学是当今备受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推崇的教学模式。对其思想渊源、基本特征及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探讨,有助于深入认识交互教学的实质,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交互教学思想的渊源
任何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的产生,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逻辑。交互教学也不例外,它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下,在阅读策略的实验研究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879年,自心理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将意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是,美国的行为主义举起了反对以意识作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旗帜,否定意识和心理活动,把行为简单地归结为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主张心理学应当使用纯粹客观的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直接可观察的外显行为。
在行为主义盛极一时、对内部心理机制大加否定的时候,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却对内部的心理活动,尤其是认知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行为主义内部也出现了分化。以托尔曼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修正了华生的S—R行为公式,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增加了机体变量O,即S—O—R。格式塔心理学派和新行为主义对于认知的大量研究,为认知心理学的产生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丰富的养分。20世纪40年代,产生了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由此,心理学家们将生命系统与机器系统加以类比,在心理学中形成信息编码、译码、反馈调节等重要概念,采用黑箱或灰箱的方法探索人脑的活动规律,将人脑视为信息加工器和决策装置。至此,信息加工观点开始大量地渗透到心理学的研究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心理学家又将人脑与计算机作类比,从而产生了新型的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现代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潮和研究的范式兴起之后,刷新了整个心理科学的面貌。它以认知为对象,改变以往十分重视生理机制或神经机制的做法,立足于心理本身的机制和规律,将心理过程视为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探索心理的内部机制。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反映主要集中在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上。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认为“教”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认知加工才是决定学习的直接因素。“教”只有通过影响学生的认知过程才能影响教学效果。因而,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十分强调学习策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世纪70~80年代开始,许多心理学家、教学理论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学习策略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兴奋的成果,表明学习策略的训练对优秀生和学习困难学生都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在这种研究基础下,Palincsar和Brown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了优差生阅读策略的对比研究,发现优生在预测、提问、总结和澄清等阅读理解策略的掌握和使用上显著优于学习困难学生。由此,发展一种应用理解策略的阅读教学模式的设想自然就产生了。
此外,Palincsar和Brown也深受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心理发展理论的影响。维果茨基认为,一个儿童如果从事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任务,由于这一任务在他的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以内,因而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只有让儿童从事在他人帮助下才能完成的任务,也即最近发展区内的任务,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成人或其他水平更高的同学帮助儿童执行较困难的任务时,该理论强调使用“支架式教学”。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支持,一旦学生的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时,教师的支持渐渐撤出,由学生独立学习。维果茨基强调教师的支架作用,重视学习的社会互动,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的源头思想。
在现代认知学习理论和维果茨基心理发展观的影响下,Palincsar和Brown在20世纪80年代初对阅读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以七年级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为被试开展交互教学实验。结果表明,交互教学改善了学生提问、小结及理解测验上的表现,并在理解测验上有持续和迁移的效果[2]。1987年,Palincsar又以阅读补习班的129名学生为被试,实验组63人接受交互教学法,控制组66人接受传统的阅读教学。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在回忆测验和元认知测验上的表现均优于控制组。①在阅读教学实验的基础上,一种新型的交互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便诞生了。交互教学以培养和应用阅读理解策略为目标,倡导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间教学的互动,学生轮流担任“教师”的角色引导课堂教学。
二、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
为了对交互教学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先来看看一个教学实录的片断,然后再来具体分析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
表1 交互教学对话实录[1]
S1(学生1):我提一个问题:海底观察员在潜水时需要带什么?
S2:表。
S3:橡皮脚掌。
S4:腰带。
S1:这当然都是正确的。
T(教师):好,我也有个问题。为什么潜水员需要系腰带?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S3:这是增加重量的腰带,可防止上浮。
T:说得很好。
S1:现在让我来总结一下,这一段文章是谈论海底观察员潜入水底时需要什么的。
S5:我补充一点,还讲了为什么要带这些东西。
S3:我认为,现在我们需要将gear这个词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
S6:我想那肯定是潜水员所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东西。
T:我猜故事中gear的另一个词可能是equipment──这是一种使海底观察员便于工作的机器。
S1:我好像没有这种预见。
T:好,文章告诉我们海底观察员在工作时看到了许多奇妙的生物。我预测,他们将描述这些生物。你知道生活在海洋中的奇妙的生物有哪些吗?
S6:章鱼。
S7:鲸鱼。
S8:鲨鱼。
T:讨论得很好。接下来谁来当老师呢?请主动出来。
根据对交互教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并结合对交互教学对话材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它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交互教学十分强调阅读策略的运用。从上述交互教学对话材料中可见,小组成员都是在运用提问、总结、澄清和预测等四个阅读策略进行讨论的。总结是指阅读过程中对一段材料的重要思想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这给学生提供了整合课文各段信息的机会,并鉴别和讨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总结所读材料的中心思想。这是一种已被证明是十分有效的阅读理解技巧。澄清指在阅读过程中试图澄清不理解或理解模糊的内容。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难以确定的字词含义或理解不明确时,往往会通过慢读、重读、逻辑推论、求助、讨论、对照上下文等认知策略来澄清含义。在交互教学中,澄清通常是通过小组共同讨论来解决理解问题的。提问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向自己提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向自己提出阅读材料中的问题,以检查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在交互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就文章的主要观点或重要内容进行提问,而避免对一些不重要的、琐碎的细节进行提问。教师往往通过一些提示词的运用,如“6W”,即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如何(how),来培养学生的提问技巧。提问被证明是一种十分有效的阅读理解监控技巧。预测指在阅读中预测作者整篇课文或课文的下一段将会谈些什么。这涉及课文的背景知识。阅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大纲以及上一段的内容进行预测。研究表明,优秀的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