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1)(2)

2017-10-05 01:44
导读:笔者认为,在以同桌为主要形式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意识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

笔者认为,在以同桌为主要形式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意识与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要意识到同桌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所在,允许同桌之间开展合作学习。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是一个艰苦而充满乐趣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智慧与创造。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同桌之间积极互赖关系的建立与个人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会形成平等互助的同桌关系,才会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个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共同成长,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一关键。

(二)小组合作学习

在大班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确实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但教师总有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其中在班级中适当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就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在新课程的学习方式变革中,教师目前使用最多的合作学习方式就是在小组中开展合作学习,它一般是以前后两对同桌为一组,作为课堂教学中较稳定的合作对象。当教师提出问题需要讨论或提出任务需要完成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便发生了。笔者在小学三年级的一节科学课“如何让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教学中,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与研究。

这一节课教师把学生四个人分成一组,共十个小组进行教学。每组的桌子上面放着一盆水、一个鸡蛋、一块小木板、一小杯盐、一小杯糖,还有一块学生最喜欢玩的橡皮泥。科学课的刘老师走进教室,没有直接走向讲台,而是站在学生中间略带神秘地提出两个问题:“同学们,现在注意听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使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二是如何使鸡蛋在水中浮起来?先认真想一想这两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然后再利用我们放在桌子上的所有材料,进行实验尝试,四人一组以合作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还没等教师把话说完,学生们已经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了,有的学生“捷足先登”,他们已经尝试如何将橡皮泥在水中浮起来。这时,教室里的十个小组,有的在小组长的负责下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设想,并进行尝试演示;有的小组还因为由谁来操作实验开始争论。总之,这时的课堂里十分活跃,同时也显得有些吵闹和杂乱。学生急切地想探究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心情就表现在他们激烈的争论与主动的参与之中。刘老师在各小组中走来走去,不时解决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问题或争论,有时还要回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对于第一个任务,大多数同学都很快想到把成块的橡皮泥捏成薄饼并把它捏成船的形状,结果很快就完成了这个实验。然后是教师要求学生写小组实验报告,把整个实验的过程与方法写出来,并让小组间进行交流,结果同学们从其他小组中还学到了不同的使橡皮泥浮于水面的方法。合作学习的高潮在完成第二个任务时出现了。由于教师有意没有对使鸡蛋浮起来的条件作出限定,所以同学们采用了各自认为有效的方法。有一个小组正在尝试将鸡蛋放在捏好的橡皮泥船上,但是鸡蛋一放在船上,就沉了下去,于是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建议把船造得再大一点,有的建议把鸡蛋放在木块上,等等。在一个小组中,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起了他所知道的死海的故事,并建议同学们往水里加盐。可是所有的盐都加进去了,鸡蛋还是浮不起来。大家开始争论了起来。还有一个小组的一位调皮的学生把糖悄悄地吃了一大半,小组长正在批评他,刘老师也走过去处理这件事。而这时,教室里突然散发出鸡蛋的气味,同学们都开始议论:是谁把鸡蛋打破了?这时,教室里西南角一组的同学们正沉浸在张小东同学的“潜水艇”表演当中。原来是张小东同学把鸡蛋的一端悄悄地开了个小洞,把蛋清与蛋黄倒入杯子。他一会儿在空蛋壳中装上水,使它沉入水底,一会儿又将蛋壳中的水排出,使它浮在水面。当刘老师闻见鸡蛋味来到这一组正在批评张小东同学时,下课的铃声响了。

在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被教师采用了,一些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规则也被同学们在无意中使用,但透过整节课的过程来看,教学秩序较乱,合作学习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在课后的教学反思中,我和刘老师探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我们一致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键是如何使每一个小组能有组织、有秩序、有效率地完成小组任务,使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积极参与。从这一点而言,这节课上教师并没有把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与方法教给学生,而是凭学生自己的组织能力自发地去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在后来的教学过程中,刘老师以一个小组的组织与引导为例,探索出有效组织小组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则与方法,比如,如何确定小组长并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如何对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并使他们各自承担个人责任,如何处理小组活动中出现的意外问题与突发事件,教师在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等等。而这些规则与方法又通过日常的课堂教学自然而然地教给了学生,使之成为他们学习习惯中的一部分。刘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只听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但不知道如何去教,原来就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学习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全员合作教学

全员合作教学是指在教师与全班同学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中开展教学活动,它以教学班的全员为合作对象,强调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形成了课堂全员参与并合作的教学过程。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由此在课堂信息交流网络上体现出纵横交错的三维立体特征。”[5]全员合作教学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论思想,它是在借鉴国内外有关合作教育和合作学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出的一种创新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正处在实验探索阶段。[6]我国研究者也就合作教学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评价观”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已经受到国内理论与实践界的共同关注,这一教学方式目前正在被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与探索。[7]

总之,不管哪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透过课堂志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质都包括学习方式的形式与学习方式的方法两个方面,只有形式而没有方法或者只有方法而没有形式,都不能称为完整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与此同时,凡是合作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互赖与个人责任这两个关键因素。

三、合作学习的问题反思

从当前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来看,还存在着理解与执行上的一些普遍性问题,这些问题造成一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秩序混乱是由于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进而抵触与否定新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学习方式的研究,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对教师的观念与意识,还是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只重形式而轻视方法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实质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层次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都包括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一是有没有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即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个体的呢,还是团体的呢。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个体的学习形式,不鼓励也不提倡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助学习,而是以竞争、比赛的方式进行淘汰式教学。现在讲学习方式的变革,其中一层的涵义就是要打破个体单一的学习形式,把合作互助的学习形式与方法引入教学之中。这一点从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学情况来看,基本上都引入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使传统的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二是有了合作的形式之后,又没有合作的方法。仅仅有了合作学习的形式,如果没有真正的合作学习的方法,那么这种合作学习的形式就成了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的点缀,而并非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合作学习中,如何合作的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但凡在课堂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而没有很好地钻研其方法的教学,大都是不成功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不是他们生来就会的,而是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来培养的。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断发展的同时,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与日俱增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逐渐地学会了学习。对教师而言,他们在教学中要像研究教学内容一样研究教学方法,其中包括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组织有效的合作学习活动,把基本的、规范的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二)合作学习只重学生而轻视教师的问题

这种现象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求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只要允许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行了。至于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与要求有哪些等问题,教师则不太关注。事实上,在学习方式的变革过程中,要不是通过学生的变来带动教师的变,而是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变,除了在教学方式上引入新的形式之外,关键还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钻研适应新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方法。这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这种挑战远远大于来自教学内容的挑战。所以,在合作学习活动中,如果只重学生而轻视教师的工作,就会出现大多数课堂中出现的混乱局面。这就要求一方面在教师的培训中,培训者要重视对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培训,另一方面,教师自身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不断探索适合教育对象的、灵活多样的、切实可行的新型教学方法。只有教师在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形成并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要领,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在合作活动中学习和学会学习,学生才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形成富有个性的学习风格。

(三)合作学习只重小组学习而轻视其他学习方式的问题

几乎当前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合作学习方式都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基本的、有着特殊效果的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课堂教学的观摩活动和教师培训方式,被推广到了基础教育的所有课堂教学之中,广大教师也因此而认为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分成小组完成教学任务。这是一种对合作学习的简单化与单一化的理解。一方面学生分了组并非就是小组合作学习,另一方面除了小组合作学习还有其他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重视哪一种方式,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运用,如果机械照搬只会弄巧成拙。作为教学方式变革主导者的教师,在这一点上,不仅要有明确的意识,了解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实质,而且还要不断探索与解决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尤其是要探索各种层次中合作学习的方法问题。

(四)合作学习只重教学而轻研究的问题

合作学习对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是一件新事物,它不同于以前教师习惯与熟悉的个体学习形式下的教学活动。从学习方式变革的实质来看,它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上的变化,更是学习方法、教学方法的变化。“教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继承已经成熟的、基本的有关合作学习的一些形式与方法,在教学中使用,另一方面还有许多相关的问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在开展校本教研的过程中,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变革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题。当前的问题是,教师们还没有普遍地认识到合作学习中的种种问题和合作学习中有待完善的地方,因此在校本教研中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不够、研究不够。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志:回归教学生活的研究[J].教育研究,2004,(1):79—85.

[2]王坦.合作学习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18.

[3]王鉴.课堂研究引论[J].教育研究,2003,(6):79—84.

[4]Jonhnson D W,Jonhnson R T.Cooperative earning. http://www.clcre.com/pages/cl.html ,2001.

[5]王坦.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与理念析要[J].山东教育科研,1999,(12):8—12.

[6]王维.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在山东开题[N].中国教育报,1993129.

[7]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2002,(2):68—72.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