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1)

2017-10-05 01:4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合作学习的形式、实质与问题反思(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合作学

摘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不论哪一种合作学习,其实质都包括学习形式与学习方法两个层面,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互赖”与“个人责任”两个关键因素。目前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只重形式而轻视方法的问题、只重学生而轻视教师的问题、只重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形式的问题、只重教学而轻视对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学习方式;学习方法;课堂志研究

Abstract: As a new learning style, cooperative learning has some main forms which include peer cooperative learning,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whole-class cooperative learning. No matter what kind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each of them must include two levels: learning style and learning method, which have two key factors of active interdependence and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main problems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include only stressing the form and despising the method; only valuing students but neglecting teachers, only emphasizing teaching but neglecting research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learning style; learning method;classroom research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新的问题随之产生。由于受传统学习方式的长期影响,广大中小学教师对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形式、实质理解不够深入,同时,在变革学习方式的过程中对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与探索不够,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过于追求学习方式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过多地采用单一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而轻视合作学习方法中的要素构成,过多地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的合作学习形式等。这种过于简单化地理解与运用合作学习方式,使得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合作学习显得“有名无实”,使得合作学习方式正在被一些中小学教师所误解。笔者在深入中小学校的听课过程中,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就这一问题与一线教师合作开展了课堂志的研究。[1]

一、合作学习的形式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于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2]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的学习”。因此,笔者根据课堂研究中观察到的合作学习的层次与内容,把合作学习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层次为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课余时间好朋友之间的合作学习等)、小组合作学习(如课堂中的小组讨论学习、研究性小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等)、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教学,如班级授课过程中的讨论学习、角色扮演活动等)。

在这三个层次的合作学习中,目前中小学教师用得最熟悉的还是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面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还是因为小组合作学习能较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的大班班级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对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全员性合作学习的重视与研究不够,致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传统教学法的一种点缀,而并没有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学方式的要求,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使研究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引领,这就为开展合作学习的行动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专业人员与广大中小学教师对合作学习进行专题行动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层次进行课堂志的观察、描述与解释,[3]使广大教师从理论上更深入地认识合作学习的实质与特点,进而在实践中改变一些对合作学习的误解与简单化处理的倾向。

二、合作学习的实质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常常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把学生按一定标准编成小组,然后要求一个小组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项任务。但事实上,简单地把学生安排在一起并不是合作学习,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国外著名的合作学习研究专家认为,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有5个要素是不可缺少的:(1)积极互赖。要求学生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2)面对面的相互性促进作用。要求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相互促进彼此的学习成绩。(3)个人责任。要求学生必须承担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要掌握所分配的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4)社交技能。要求教师必须教会学生一定的社会交流技能,进行高质量的合作。(5)自评。要求合作学习者定期评价合作学习的情况,检讨合作学习方法与效果。[4]在这些要素中,笔者认为有两个要素是关键的:积极互赖(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和个人责任(personal responsibility)。所谓积极互赖其实是一种心理的倾向,是不同学习者知觉到为了完成某项任务,必须相互合作,个体的成功有赖于他人或整个小组的成功,若他人或小组失败,自己也就失败,从而使学习者认识并体验到自己与他人或小组成员之间合作的重要性。所谓个人责任是指每个学习者与他人或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都尽到自己的责任,都必须为别人或小组成员贡献自己的力量,并且这种责任和贡献必须能得到确认和评价。不同的学习者之间,或两人、或一个小组、或一个集体,只要存在着积极互赖的心理倾向,并且每个成员的个体责任都能得到实现,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反之,如果缺少这两个关键要素,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能称为合作学习。在笔者的课堂研究中,发现正是因为缺乏这两个关键的因素,使课堂中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一)同伴互助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典型形式就是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同桌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讲,都是同学关系中最为密切的。《学记》中有“相观而善,谓之同学”的观点,作为同桌的同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不论是从学校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来说,同桌之间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和合作学习者。但在现实的课堂中却很难看到这种现象,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在于合作学习这种方式难以应用呢,还是在于教师的教学没有到位呢?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笔者在小学六年级与一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做了专门的课堂志研究。

小学六年级的一节数学课是“分数的应用”。为了便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课堂研究者的我,课前两分钟便进入了教室并坐在了我主动认识的第一排座位的两个同学的前面,确定这一对同桌为这一节课课堂观察的重点对象:王帅,男,大大的眼睛,穿一身运动服,显得很机灵;李连,男,微胖,总有点害羞的样子,看上去厚道可爱。

“国家一级野生动物丹顶鹤,2001年全世界约有2000只,我国占其中的1/4,其他国家约有多少只?”一上课,李老师就在投影上亮出了题。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并解题。王帅同学用三角尺和铅笔在练习本上快速而规范地标出了单位“1”“1/4”“?”的比例,在其他大多数学生还在做题的时候,他已经列出了两种算法并得出了相同的答案:2000-2000×1/4=1500(只);2000×(1-1/4)=1500(只)。然后带着自信而充满期望的表情,向教师高高地举起了他的右手。同桌的李连同学的练习本上,他自己很零乱地划出了一段线,选中线段的一半标上单位“1”,然后因为标不出“1/4”而在抓耳挠腮。这时的李连同学一直低着头,红着脸,在练习本上不停地乱涂乱画,偶尔,他想看一看王帅同学的练习本,可被王帅同学高高举起的右臂“有意识”地挡住了。这时,我不由地在听课记录本上写下了这样的话:“为什么不让同桌之间合作学习呢?王帅在完成作业之后,一直举着手在等待老师的提问,为什么不帮助李连同学呢?李连同学在不会做题时,一直在乱涂乱画,为什么他不能向王帅同学请教呢?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王帅同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体验到合作学习与助人为乐的乐趣,对学习活动会更加有兴趣。李连同学可以理解新的内容,感受到自己也在参与学习,并经过努力以后可以完成学习任务。”李老师的数学课是一种以“旧教材、新教法”的理念尝试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王帅同学一直都表现积极,练习本上的四道题全部正确、规范,并有一次机会到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有一次机会回答李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桌的李连同学,这一节课的四道题他一道都没有做出来,整个教学过程中,他一直低着头,既没有一次得到教师关注的机会,也没有一次与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学习的机会。

下课后,我把王帅同学与李连同学的练习本收集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李连同学不理解这一节课内容的关键是他不理解单位“1”,而王帅同学恰恰能较好地理解这一点。然后,我让王帅同学给李连同学讲一讲他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此时学生中有几个争先恐后地要给李连讲单位“1”,课堂里顿时热闹起来了。在课后,为了更进一步地了解同桌合作学习的可行性与操作步骤,我请来了李老师和这两位同学进行了深度访谈。当我问到王帅同学为什么不当一回“小教师”去帮助同桌时,他说,老师要求他们做完题以后,不要给别人看,举手等待老师的提问。李连同学在回答“当你不会做题时,你心里最担心的是什么,你心里最希望的是什么”的问题时,他说,最担心的就是老师来到他的身边,最希望的是能得到同桌的帮助,他还补充说,其实他很想学好数学,但自己总是比王帅笨。听到这里,我被他的真诚话语所感动,在访谈笔记上写下了下面这段话:“这就是我们教师眼中的落后生!他们不会做题,他们上课不积极参与,他们总是与我们所希望的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而这是为什么呢?这都是我们教师教的结果,使他们因为认同自己是落后生而不自信,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动力。”就同桌之间能否开展合作学习的问题,笔者与李老师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李老师认为,自己理解的合作学习只是在小组中使用,没有想到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即使想到了,也不知道同桌之间如何合作学习。在李老师教学反思的基础上,他决定开展课堂教学中同桌合作学习的尝试性研究。在有了明确的意识之后,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同桌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学习,并以实际教学为例,教给同桌之间合作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李老师在教学中发现,自己很难关注到所有的同桌之间的合作学习。在带着这一问题的教学研究过程中,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李老师终于探究出了“从关注一对同桌开始,以探究合作学习方法为主,教会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的同桌合作学习模式。在后来李老师给笔者发的电子邮件中,他深情地写道:“同伴互助合作学习改变了原先‘只同桌、不同学’的课堂同学关系,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趣味化,使学生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并掌握了合作学习的一定方法。而对我自己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与潜力,体验到了教学生活的挑战性与趣味性。”

笔者在一所学校的一年级的“数学与方位”的教学中,与任课教师刘老师开展合作,设计了“以同桌合作学习方式为主理解方位”的教学过程与方法,对“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图上方位规则与现实生活中的方位判断规则开展了同伴互助合作的学习活动。一对同桌,一方出题,另一方做题,相互检测、相互交流,一节课完成课程内容要求的四道题。在课后的检测中,全班48名学生全部掌握这一方位规则并能熟练运用。刘老师在课后反思时说:“以前上完这一部分内容,我总发现有一些学生掌握不好。问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图上方位与生活方位之间的转换有一定的困难。自己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在尝试完这一节同伴互助合作学习的教学之后,我发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论交互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心理机制(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