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村中小学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价值、问题与对(2)

2017-10-05 03:10
导读:(二)教师的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教师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教师的素质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教师要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和课程理念,自身要有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知识和能力,要有处理学生之间个体差异的能力等等,另外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比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要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如果教师的组织能力不强,往往很难成功。为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教师还要有协调能力等等。而现实中,农村教师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还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校的办学条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限制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凭借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比如,信息技术教育就必须有计算机等设备,否则就成为书本知识的学习;劳动技术教育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能片面地只学习书本上的劳动技术;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则要求学生查阅资料;等等。但在中西部地区农村中小学,由于学校办学经费十分紧张,使得学校内部的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十分有限,而且社区中拥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各种文化设施也特别缺乏,因此为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使得活动的范围和程度都受到了限制。
三、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对策
(一)加强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宣传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为了贯彻课程改革精神、落实课程改革目标而采用的措施之一。因此,要加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方法,比如,免费发放宣传材料、制作电视片、录像带等,使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校长、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及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在学校层面,通过宣传,要使校长对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发挥校长在课程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从而推动课程改革的发展和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大学排名


(二)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课程,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与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对农村教师来说很多都是全新的。因此要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举办专题研修班、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课程资源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其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农业技术教育,对硬件的要求较高。农村学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学校一定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避免将综合实践活动搞成书本知识的讲授和课堂灌输,确保其活动性、综合性、开发性、生成性的特点。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或社区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教育意义,并为本门课程所用。
(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但根本的目的是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农村学校应根据《纲要》的精神,根据本地、本校的资源或条件,因地制宜地、灵活多样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比如,没有计算机的学校,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乡村的小学可以到城镇的小学学习计算机,城镇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乡村学校进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只要掌握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义,具体的形式、内容可以不同。 大学排名
(五)活动内容要联系当地实际,紧密结合儿童的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所选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的开展等,都应当选择那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比如,目前许多学校一搞研究性学习,就是环境恶化、垃圾成堆的调查,一搞社区服务就是到敬老院或孤儿院照顾老人和儿童等。实际上,那些诸如环境恶化等研究性题目,农村中小学生的体会并不是很深。一项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表明,当以环境恶化等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效果并不理想,而当以“怎样腌咸菜”为主题时,效果却格外的好。[3]因此,在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当地的实际为主,千万不要脱离实际,盲目向城市学校看齐。
(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中的统领、协调作用。改变以往的以考试分数和主要科目为主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做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纳入政府的管理视野,积极创造条件确保这些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政府要协调社会各部门,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统筹社会资源,支持教育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七)建立实验、示范基地,探索成功经验,带动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学校的开设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的必修课程,怎样进行,效果如何,许多农村学校的校长、教师还持观望态度,而且相当一部分学校还不知道怎样开设。因此,可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村小、中心小学,乡镇学校以及农村初中等,建立实验基地,精心组织,大胆探索,使之成为农村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然后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广。这些实验基地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在农村学校的开展。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八)建立院校合作伙伴关系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一些学者提出了建立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的构想并付诸实践,[4]而且在西方一些国家逐步形成了由大学或基金会主导的教育改革模式。[5]这种模式旨在通过“提供专业协助”和发展“校际支援网络”来拓展教育改革的成果,[6][7][8]被认为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策略。[4]研究表明,建立这种合作伙伴关系无论对推动教育改革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学习,以及学校组织、文化的变革都有积极的影响。[4]大学有着良好的信息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设备,大学的学者又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而且社会资本也十分丰富。因此,加强大学与农村中小学的联系,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的优势,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推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这对于大学并不是难事,而对中小学则是十分有利的。当前,政府应发挥协调作用,帮助农村中小学与大学建立协作关系;农村中小学的校长、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大学联系,寻求合作。而大学则应将发展农村基础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积极主动,平等合作,讲求实效,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N].中国教育报,20030921(01).
[2]徐冰鸥,王嘉毅.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社会课程实施状况的个案调查[J].基础教育学报,2001,(1).
[3]王娟.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之行动研究──以甘沟小学为个案[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4]王建军,黄显华.教育改革的桥梁:大学与学校伙伴合作的理论与实践[A].黄显华,朱嘉颖.一个都不能少──个别差异的处理[C].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2.209—245.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操太圣.院校协作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性:香港与上海的比较研究[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博士论文,2003.
[6]Allexsaht-Snider M,Deegan J G,White C S.Educational Renewal in an Alternativ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Evolution of 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1995,11(5):519-530.
[7]Fullan M,Galluzzo G,Morris P,Watson N.The Learning Consortium: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Program.An introduction.School Effectiver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995,6(3):187-191.
[8]Slavin R Sand.Bricks and Seed:School Change Strategies and Readiness for Change.Hargreaves A.Lieberman A,Fullan M G,Hopkins D.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Change.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8.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俄罗斯国家课程标准述评(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