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网络环境下企业培训模式探讨(1)(2)

2017-10-06 01:47
导读:表1给出了e-Training、e-Learning与e-Perfor· mance之间关系的一个对比。采用e-Performance的方法允许公司将e-Training和e-Learning整合起来作为公司整体绩效系统的一部

表1给出了e-Training、e-Learning与e-Perfor· mance之间关系的一个对比。采用e-Performance的方法允许公司将e-Training和e-Learning整合起来作为公司整体绩效系统的一部分,并且在工作场所中产生有意义和持续的绩效改进。

 

 

 

 

    e-Performance的贡献能够很容易地以一些商业指标进行测量,例如,生产率、成本的降低、营业额、进入市场的时间、新产品的开发、垂直统一管理等,它对所有这些重要领域都产生清晰而又明显的影响。更有意义的是,客户能够很容易地感受到一个组织的e-Performance并且衡量它的改进,因为它很明显地有助于他们所支付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及其绩效,以及长期的整体的感受。

    高水平的e-Performance可以吸引甚至创造客户,并且是成功的新公司和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公司包括eBay、Amazon.com以及Expedia等,也是成熟公司成功地进行现代化革新的关键因素之一,例如GE公司和Citigroup公司。相反,拙劣的e— Performance会明显地促成许多商业动机的失败,这些动机可能会带来财政或者技术上的好处,但是在现实世界中无法很好地进行和开展。

e-Performance是基于对知识的获取、管理、传送和创造的连接和平滑整合,它不是通过技术本身,而是由最终用户层次(用户或工人)上的协同工作与过程整合来进行测量,将每一个员工的知识基础、项目空间、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讨论组以及网上实习社区等联系起来,形成学习与工作协作过程的战略联合。O图1给出了e-Performance系统的4个维度,其中的WBL是指网络学习(Web-Based Learning), CMI是指计算机管理教学(Computer Management Instruction),EPSS是指电子绩效支持系统(Electronic Performance Support  System)。

 

 

 

    同样,建立一个成功的e-Performance系统,也有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

    ——要从网络绩效的需求出发

    不管e-Training与e-Learning的技术与过程有多么复杂,它们依然只是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手段。 e-Performance的方式要求人们从辨别可测量的绩效改进目标出发,去掌握那些可以促进这一目标的网络学习过程和工具等。有些e-Performance需求非常直接,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同最终用户及他们的上司交流来收集反馈,另一些则是隐含的,需要对真实工作的过程和技术进行分析。

    在所有的案例中,e-Performance的设计者必须从考察工作场所开始,倾听真正使用者和他们领导的意见,并且亲自到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真实环境中考察或实践。

    ——通过e-Performance来创造e-Performance

    为了开发有效的e-Learning产品,设计者和开发者不仅要开发新的技能,而且要通过自己在工作中进行网络学习的实践,来修改传统的教育和培训方式。有人调查了平均工龄为5年的一些e-Learning设计者和程序员,结果显示只有不到5%的人曾学习过网络课程。⑧

    进行这项变革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充分利用 e-Learning平台,不仅安装和传输公司的培训产品,而且为设计者和开发者安装一个网络学习项目,让他们来分享和实践那些新的概念并测试自己的产品。这种进行e-Learning设计与开发的e-Performance方法,可以从方便最终用户理解这一共同角度,将程序员、媒体和动画设计者以及教育设计者的观点整合起来。

    ——将学习与工作过程进行整合

    在一个共享的e-Performance平台上让用户和开发商共同参与与协作,同样能够促进开发过程与最终产品的提高,并且可以提供及时的修正,降低重新修改的成本。

    一个e-Performance平台不仅包括e-Training和 e-Learning的部分功能和学习对象等,围绕一个e— Performance系统的工作平台,可以将客户、生产者、管理者与使用者整合起来。而且e-Performance方法会产生一些过程产品(如脚本和子程序),并且在各方协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概念和范畴等。这个过程所创造和获取的经验与实践正是这种方法所带来的额外收益。

    ——对现有技术的利用

    对有些公司来讲,有时并不需要安装一个包括所有功能的、整体的“解决方案”。因此,他们可以首先列出现有系统的特点,以及已经在组织中使用的工具,做出一个e-Performance技术“地图”。⑨通过对最终用户工作环境中可得的现有工具与e-Performance文化的使用和结合,尽可能地增加使e-Performance有效的机会。并且从最终用户的实际工作和学习环境出发,来选择和界定开发工具与技术,以减少为了达到那些基于“全球性”解决方案的承诺或标准所必须支付的昂贵成本。

    ——协作工具的引入

    在开发网络技能与文化中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应该在每天的常规工作中逐渐引入协作工具,如即时短信系统与网络会议等。这些工具,往往可以从免费软件或大多数公共企业内部网中获得,它们可以帮助最终用户更有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这些工具非常容易学会,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虚拟团队,并提供情感支持。这些支持对激励使用者去面对新的网络学习和工作实践非常重要。(10)

总之,不断变化的现实要求我们超越传统,不仅充分利用e-Learning作为“知识传送”的工具,而且应该进入到一种e-Performance方式,关注知识创造的过程。从这个角度看,一个有效的e-Performance系统不仅仅是将现有的知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上”进行发送和传播,而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一个虚拟组织内部、外部的成员去开发一种新的观念和产品,并把它们传送给市场及最终用户。

 

 [注  释]

 ①④⑤ASTD.(2001,June).ASTD briefing: the ASTD benchmarking service. Conference sessionpaper by M.Van Buren and T.Sullivan, Orlando, FL

②Greengard, S.“Web-based Training Yields Maximum Retums.”WORKFORCE 78,no.2(February 1999):95 -96.

③Ryan, M.; Carlton,K.H.; and Ali,N.S.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versus Course  Delivery on the  World  Wide Web.  " JOURNAL OF NURSINGEDUCATION 36,no.6 (September 1999) :272-277.

⑥Camevale, D.(2001,Oct.).Instructors take a turn as students to learn online teaching.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⑦Hasanli, F., Lemons, DJ, & Peltier, N. (2001).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Continuing success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Houston: American Productivity & Quality Center.

⑧⑩Bemardez, M.(2002).How to create and e-learning culture: Tools and techniques. Dallas: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Conference Session Paper.

⑨Wegner, E. (2001).Supporting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a survey of community-oriented technologies;

   http://www, ewegner, com/tech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基于互联网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