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必须把转变教育观念贯穿广全过程,专业培养目标要准确定位,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有效运行机制,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关 键 词 高职 专业教学 改革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虽然与国外先进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在教育部实施“三改一补”以至“三教统筹”的方针指导下,经过全国高职战线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艰苦努力,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良好的态势,为新世纪深化高等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的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于1999年11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并下发了教高[2000]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任务和工作思路,成为开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新局面的指导性文件。为了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从2000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及本科院校的职业技术学院中,启动了《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计划》;并广泛开展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极大地调动了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自2000年6月教育部高教司下发[2000]32号文《关于在高职高专教育中开展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以来,在各省市和相关院校初评、申报的基础上,高教司和各省教育行政部门分批组织专家组进行了评审和考察遴选,确定了一批部级和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教改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地推动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全面改革与建设,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院校把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积极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影响面广,改革力度大,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深化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努力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高职特色,根据试点专业的一些经验,本文就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发表一点思考性的意见。
一、要始终把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贯彻教学改革的全过程
这次教改试点专业在制订教改方案中,都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先导,广泛开展了教育思想的大讨论。逐步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树立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高职专业教学改革,坚持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主题,进一步明确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但是由于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程度不同,教学改革的思路差别很大。实践证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先导,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得越快,教学改革的思路就更加清晰。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是个长期的任务,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不仅体现在试点方案的制订中,而且应当贯穿在教学改革试点的各个阶段,始终体现在教改的全过程之中。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的教改思路,都必须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为基础。当前,应当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着重研究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坚持高等职业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新的类型,它的主体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另外,还应当研究如何把终身教育思想体现在高职教学改革中,探索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和多方筹措办学经费的办学体制。应当逐步淡化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学习与非全日制学习之间的界限,把满足多样化社会需求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高职院校应当逐步实现全方位的开放式办学模式,争取成为社会成员终生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场所,逐步变成实施终身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求,确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建设、体现专业的特色、提高教学质量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此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高等教育是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等职业教育则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试点专业非常注意对专业的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分析。大家普遍认识到,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建设服务,紧密依托行业或企业,满足社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出发点。为此,各试点专业组织力量,深入行业或企业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对人才需求预测作了比较充分的分析,与用人单位共同寻求人才培养规格的准确定位。
高职专业教学改革首先应当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将直接影响专业教学改革的效果。从目前专业教改试点的情况来看,有些专业存在着培养目标定得过高、过宽或过窄的现象。有的为了招生或专升本的需要,将专业名称定为某某工程专业,提出培养工程师、设计师的目标,这种过高的培养目标既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特征,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计划中也难以实现。有的为了学生就业的方便,培养目标定得过于宽泛,如包含工程设计开发、施工技术与管理、监理、概预算等等;甚至有的专业口径包含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商业技术等,这种过宽的人才培养目标使教学内容过于宽泛庞杂,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也有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得过窄,仅针对目前市场需要的某一个具体职业岗位需要而定,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岗位的变动和岗位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缺乏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是一种急功近力的表现。正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前提,需要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完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它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了方向。正确确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业务规格的准确定位,我认为应当把握以下基本特征:
其一,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是培养将科学、工程、设计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等技术专门人才。如一产重点培养农业生产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小型乡镇企业管理人员和市场营销人才等;二产重点培养技术员、高级技师、市场营销和企业基层管理人员、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级智能工人等;三产重点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等。根据基层职业岗位的需要,应当培养大批懂市场、懂企业、懂专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其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当突出职业性、行业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是直接为地方或行业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面向地方或行业所需要的职业岗位。就这个意义说高职教育也是就业教育,教学过程主要为学生从业服务;但也不能把高职教育说成是终结教育,也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三,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职业特征鲜明的高层次职业技术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上,应体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特征。
其四,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目标的重点下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专业教学改革应当眼睛向下,面向基层一线的需要,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或管理人才。
三、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核心问题。试点专业都在总结各自教学改革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各自专业的优势,提出了具有创新精神和高职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以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职业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制定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方案;突出实践教学环节,重新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学体系。体现了“新专业有新理念,传统专业有新思路”的思想,加大力度改造传统专业,努力建设培养高新技术人才的新专业,以提升专业教学改革的水平。试点专业的教改方案各有特色,有的借鉴加拿大CBE模式重建课程体系;有的在原有课程改革的基础上重组整合课程结构,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有的专业为了增加就业的适应性,建立一个公共知识平台,分设若干专业方向;有的实行素能本位、“一主两辅”的教改方案;有的探索学做结合、两段式教改方案,等等。总之,大家都以创新精神,努力探索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