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它体现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因此任何课程目标总有一定的价值取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反映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蕴涵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只有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才能增强反省意识,提高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自觉性与自主性。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大致可分为“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以及“表现性目标”取向三种形式。
一、“行为目标”取向
“行为目标”(behavioral objectives)是以特定的外显行为方式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整个课程活动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阐明学生应该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行为目标”具体、明确,既便于安排教学过程,也便于准确评价和有效控制教学过程。“行为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或“工具理性”支配的,体现了“唯科学主义”的教育价值观,以对行为的控制为核心。为了对人的行为进行有效控制,可以对目标进行分解,使之尽可能具体、精确,从而使其具有最大程度的可操作性。从历史的角度看,“行为目标”是古老的师徒制的一部分。在作坊中,师傅常常要求徒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确定的、具体的任务,这些任务实际上就具有“行为目标”的性质。按照“行为目标”的观点,课程目标应来自对广泛的人类经验和现有社会职业的分析,其关注的焦点是具有工具性和效用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生成性目标”取向
“生成性目标’’(evolving purposes)是在教育情景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景的交互作用,正是在这种交互作用中,不断产生出课程目标,所以“生成性目标”是教育情景的产物,它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过程性。②“生成性目标”取向在本质上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它是针对“行为目标”的不足而发展起来的。“行为目标”只强调外在行为结果而忽视内在心理过程,但有的学习结果很难行为化,这样它就不能完全反映学习的本质特征;而“生成性目标”否定预定目标对实际过程和手段的控制,对学生和教师在课程活动中的主动性表现出应有的尊重。“生成性目标”的过程性决定了它不把重点放在特定的行为和结果上,而是放在认知过程和解决问题上。“生成性目标”取向的基本宗旨是通过活动过程培养学生获得以知识体系为支持的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这是使学生进入“知识本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即获得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问题具有情景性,故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可能由外部事先予以明确规定。为此,“生成性目标”强调课程要根据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而展开,依照活动的实际进展情况提出相应目标。由于“生成性目标”的焦点集中在与活动过程相关涉的因素上,诸如学生本身的个性特点及其兴趣的变化、认知的灵活性、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等要素,而这些要素影响着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形成的速度与水平,所以“生成性目标”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比较有益。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