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课程就其实质而言,它是一种在展开教育、教学等育人活动之前对于育人方案的总体设计活动。因此,课程是一切教育工作的核心,课程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落脚点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的出发点。
高职教育目标的确定、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其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和应变能力的发挥。而一定的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因此,在构建高职课程体系时,从理论上明确高职课程体系的课程观尤为首要。
课程观是人们源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技术学、教育学、课程论等方面的原理或主张,进而形成对于课程的基本观点或一般看法。高职的课程观,也即是进行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需回答的问题有:高职教育课程(1)宗旨和目的是什么?演变与发展的决定动因是什么? (2)优先满足谁的需要?哪些课程内容最有价值?(3)开发课程应以什么为基础?由谁来有效地开发?决定范围、顺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㈣在何种教育程度上、何种场合、何种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实施?[1]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为此,在新形势下,确立正确的高职课程观,明确上述有关课程的目的、目标、开发和实施诸问题,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时最为核心的理论思考,是高职教育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前提。
一、需建立认定高职课程方案特性的观念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高层次,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与其他各类型的教育既有有机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除了共性外必须不同于高等科学(学术)教育、高等工程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的个性,才会有它功能的不可取代性。
课程对于各类教育的界定和发展(分化与融合)有十分重要的工具意义。各种教育活动的性质或类别的区分、以及不同层次级别的划分,实质上是课程内容的不同类型和不同成分的程度与比例的区别。即在课程方案中,课程类型[2]的选择和不同比例,形成了教育活动质的区别;而课程内容各要素[3]的不同广度与深度形成了各自层次级别的区分。
高职作为高等专门教育,其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既有各类教育所具有的共性,更有自己的特性。
高职的理论课程(包括专业理论和相应的文化基础理论),必须有一定的系统性、完整性并达到公认的、相应的高等教育水平;它也应具有高等教育的共同特征——学科性的课程。但是,这种专业理论又不是照搬学术教育或工程教育的,尤其它与工程教育的为形成规划与设计能力的理论课程不同,而是为形成在工作现场贯彻和实施这些规划与设,计的技术能力所需的陈述性知识(技术原理)和程序性知识。凹高职的理论学科课程中,占主导地位的不是学术(基础理论)学科课程和工程学科课程,而应是一种技术性学科课程。所以,形成一种新型的学科课程——技术学科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类型改革的创新之举。发展技术科学并形成一个技术学科体系是高职教育立足于高等教育、又具高等技术教育特质的课程特色所在。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高职的实践课程也应是共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高职作为TVET的高层次,也与所有专门教育一样,课程也必定有明确的行业、专业或工种的社会职业方向要求,即课程有具体的社会职业针对性——课程明确地导向培养对象的就业知识、技能、态度的获得,从而要求培养的规格要有具体的社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具体行业要求,而且各门课目都需体现其职业方向。只不过高职的课程指向,既不是在生产“大后方’’的研究型、开发型、设计型的,也不是生产一线的动作(体力)技能型的,而是在生产现场的“中间型”或“桥梁型”的、以应用性知识和智力技能为主的、技术性的社会职业群。因而,高职的实践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比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不仅量大、而且更贴近实践的需要(变更和适应快);比之中等职业教育在技能的性质和宽泛度上有较大区别——高职的技能培训通常不是中职所实施的单项或多项动作技能的深化(因而高职一般不培养传统的、体力技能的高级工),而是扩大各种相关动作技能培训的范围、着重相关智力技能的培养,以提高学员从事技术工作的能力。
总之,高职课程的技术方向性(非学术性、非工程性和非技能性)的特性,是因应社会劳动分工而客观存在的。尤其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高技术的发展,技术性劳动的需求递增,以及其地位和作用更趋重要,从而形成了这类新型人才规模培养的需求和条件。坚持高职课程的技术方向性,才有自己的特色可言。
二、树立高职课程目标多元化和兼容性的理念
课程目标是在一定的学段中所要达到的标准,包括课程总体方案(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以及分科标准(教学大纲)中的分科目标两个层次的内容”。高职教育的课程目标引导着高职教育的过程及其结果的总的方向,使其发挥着与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同的功能。
三、确立高职课程内容以创造性智力技能导向和适用性的思想
课程内容是由知识、技能与态度三个基本要素组成的。课程内容三要素的各自内涵与比例不同,形成了不同教育类型课程的不同特点。
高职教育课程目标有明确的职业定向性,必然使其课程内容将教育对象导向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获得。也即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三要素的设计都必然主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就业需要。
由于高职教育是一种以各产业生产技术为主的教育,因而技术能力的获得,成为其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以技术能力形成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主线。现场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和必要的相关技能是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三要素的重心所在。所以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中,不仅技能占有较大比例,而且知识和态度的选择与安排也常为技能的要求所左右。总之,技能在高职教育课程内容三要素中的特殊地位是区别于其他种类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