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开展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报告(1)

2017-10-06 03:38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开展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报告(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走"常态化",才能使这门课程有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新的课堂教学运行机制,所以《开展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报告》作为我校重点科研项目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常态化 新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

  一、问题的提出: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措施。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走"常态化"之路,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才可构建充满生命活力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运行机制。但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验中,由于教学评价的模糊性,课程内容的复杂性,课程资源开发和组织实施的艰巨性,导致这门亮点课程行动缓慢,步履维艰,使课程的实施很难推进。常态化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更深层次的要求,也是更难实现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是衡量这门课程的改革有没有取得成功的标志。所以《开展常态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报告》作为我校重点项目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目的与理论支撑:
  (一)研究目的: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课程的研究,可以提高此课程的常态教学质量,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到"实施普遍、教师易教、学生爱学、效果实在"的"常态化"状态,达到和其它课程一样的常态化教学。
  (二)理论支撑:
  1、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沃土,在实践的基础上,要进行创新才能发现新的真理,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这就要求课程开发者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反馈,不断总结,不断修正,把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认识,进行常态化的探索,把理论与教学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 中国大学排名
  2、新课程理论
  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课程是"一段教育进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仅只是课程研制的产品,更是一种研究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的过程,不但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过程,更是课程不断创新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要使它最终成为现代的"活"课程—常态化的课程,需要教育者不断补充、调整、完善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评价和改进机制。这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对教师成长及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1、教学常态化的研究
  教学常规的建设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落实的关键。我校的综合实践常规教学管理包括学期课程计划、集备、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期末工作总结等。学期课程计划包括:本学期主要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时安排、评价的方法等。集备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集备的内容有:主要活动内容、基本步骤、学生学习重点、教师指导重点、教后记等。上课的常态课堂应该呈现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活动状态,如教师要有教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调整教案;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活动时个性能得到发挥,活动效果较好。
  2、资源常态化的研究
  首先学校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材料》的有效资源,完成对"教材"的第二次开发。实现课程向生活的回归,密切课程内容与社会、时代的联系。如课程与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具体情况联系,挖掘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来拟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其次要构建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让资源丰富起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面向学生熟悉的生活领域。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活动的进程,关注学生现实和未来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3、评价常态化的研究
  为了使综合实践常态化活动的深入展开,顺利实施,我们努力尝试构建一种以"自我反思"的评价,让学生也参与的新评价体系。评价强调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定、鉴赏及反思。
  (1)对学生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对学生评价主要是发展性评价,实现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老师及家长的评价的体系,主要通过不同层面的信息反馈来反应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参与状况等。在评价时使用激励性的语言,采用形式记录在案,在评价时注重学生参加活动的学习成果,如实践操作、作品展示、演出汇报等形式。附学生的评价表如下:

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生的评价表

姓名___ 班级___ 小组___ 活动主题_____

  一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把活动记载、活动成果、评价表等材料进行整理、归类,并放入他们档案袋中。
  2、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重点是考察课程的落实情况及教学的实效。学校的教导处不定期参与活动开发、听各种形式的常态课、用调查访问等形式观察了解教师,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综合考核,并记入教师档案。学校评价教师主要评价有三点:一是从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二是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三是从教师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论文等。附教师的评价表如下:

福州市洲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评价表


  (二)研究的方法:
  研究的方法主要以全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作为研究对象,全校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结合平常的教学,研究在常态下教学活动。同时辅以文献法、调查法、观察法,随时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研究的进程。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体育教师如何应对课程改革(1) 下一篇:没有了